中國貧困兒童早期教育發展仍處於弱勢地位

標籤:

【大紀元1月28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含青採訪報導)據國內外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0-5歲兒童的身體發育狀況和所受到的早期教育,對其一生成長起著重要作用。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雖然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但貧困地區的兒童早期教育狀況在世界上仍處於弱勢地位。

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最近刊載有關調查報告說,發展中國家的兒童、特別是貧困地區兒童的早期教育狀況,非常令人擔憂。

報告說,發展中國家共有8,900萬處於弱勢地位的兒童,即無法得到適當的早期教育,身體發育遲緩,所處經濟環境惡劣,不利於其身心發展。這些兒童大部分集中在南亞地區。

而處於弱勢地位兒童人數最多的國家有十個,中國僅次於印度和尼日利亞,被列在第三位,中國目前有1,500萬處於弱勢地位的兒童。中國官方的報導說,儘管從1992年至今,中國5歲以下兒童的生長遲緩率下降了55%,但他們的營養不良狀況仍不容忽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所進行的15年的監測表明,5歲以下兒童的貧血率13年沒有明顯變化,兒童營養不良在農村地區仍然比較嚴重,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和低體重率分別為17.3%和9.3%,貧困地區則高達29.3%和14.4%。

美國國家衛生總署的王洪珊博士曾在國內行醫,她說,據她瞭解,目前中國不少農村地區兒童的營養缺乏病依然存在,對兒童的身心發育會產生不利影響。

王洪珊:「營養不良對整個身體健康都有影響,對以後的健康發育也不好。對於智力開發的影響,比如像偏遠的地方營養不良加上缺鐵,可能就會影響到語言神經系統,甚至影響語言能力;缺鋅和其他可能會影響記憶;缺鈣會影響身高的發育,0到5歲主要是影響身體方面。」

北京中國婦女報高級編輯宋美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示,據她多次下鄉瞭解的情況,農村兒童營養不良的狀況似乎並沒有那麼嚴重。

宋美婭:「不知道這個指標是如何制定的,實際上營養缺乏從我自己的工作經驗來看沒有這麼高的百分比。除了特別貧困地區我沒去過,一般的貧困地方我去過,好像不是那麼明顯。」

針對0至5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近年來腦科學的研究發現,與人類智能密切相關的大腦神經的發育一直延續到出生後三年,人類的智力在4歲前就已經發展了50%,而這50%的智力開發對孩子的一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刊載的調查報告說,營養不良、貧困和所處的不良環境,都會影響到嬰幼兒的早期教育,進而影響到他們心智的發展和學習潛力。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教育學院的藍雲博士在談到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時說—-

藍雲:「有一個母親去見心理醫生,問她孩子是不是可以開始早期教育?醫生問孩子多大?她說一歲了。醫生說你已經晚了一年了。他就是說明早期教育永遠不會早,這其實是近幾十年來美國對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的一個結果。尤其是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在美國心理學界推廣以後,大家都認識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就是說由很多能力的發展有一定的發育期,特別是語言;如果錯失了語言發育期,再用後天的補償是非常困難的。大量心理學實驗也證明兒童早期環境因素像書籍、玩具;尤其是有智力刺激的那種玩具,對他後天的心理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系教授鄭再發是專門研究語言學的專家,他說語言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工具,而0-5歲兒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恐怕就是對語言的學習——

鄭再發:「小孩在4歲,語言的東西就學了不少了。小孩在母胎裡的時候,他能聽到的語言就是對他唯一的刺激。那個時候,他對聲音的辨別非常敏銳。什麼聲音都能分辯出來,並且慢慢能歸納出一些非常複雜的語言規則。他在說話時會錯了又試,錯了又試,4到6歲基本上就學會了,所以腦子的複雜我們以前都低估了。」

所以鄭教授說,在這個時期,孩子接受的積極刺激越多,對其認知能力的發展越有利。

中國安徽合肥一所高中的語文教師陳老師也就兒童的早期教育問題談了他的看法—–

陳老師:「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早期教育非常重要,會決定人的一生,就是3歲看大、7歲看老;但另一種觀點就是認為幼兒階段順其自然是一種最好的辦法,過分加重負擔,未必對他的成長有利。我認為幼兒教育應該適當一些,但不能過度。」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一個全民教育的評估顯示,在全世界逾8億6歲以下的兒童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兒童享有兒童早期教育計劃。中國有關機構對較貧困地區的5個省、近15,000戶家庭5歲以下兒童早期教育投入情況的調查顯示,在兒童玩具和圖書的擁有上,平均每家有兒童圖書不到兩本,玩具三件以下;近69%的家庭沒有兒童書籍,32%的家庭沒有玩具。

(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黃泰:中國教改新思維
趙啓強:中國教育為誰服務?
中國收緊外國人領養中國兒童的規定
大陸高考擬改變一試定終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