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矯正機關技訓重培養自信 法務部籲民眾肯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慧真台北二十一日電)法務部將於十月二十六日起舉行第二次全國教化藝文技能訓練聯展,法務部矯正司副司長陳世志表示,矯正機關技能訓練重點在於培養收容人的自信,「有信心的人再犯率就會低」,期待民眾能多支持矯正機關自營作業產品,肯定收容人的表現,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協助更生。

法務部長施茂林上任以來,除推動「一監一(多)特色」政策,即各矯正機關根據地方特色發展自營作業項目,如綠島監獄的沙畫、金門監獄的麵線等,並有鑑於許多台灣本土傳統手工藝品、傳統產業或民俗技藝已逐漸沒落,持續推動收容人學習傳統工藝政策,期許矯正機關可扮演永續傳承瀕臨失傳文化的角色。

矯正機關自營作業產品包羅萬象,在今年元旦及六月一日分別成立的「傳統工藝傳承網站」及「矯正機關自營成品展售商城網站」中,自營作業項目類別包括「編織館」、「原住民工藝館」、「客家工藝館」、「陶瓷館」、「交趾陶館」、「漆器館」、「雕刻館」、「傢俱館」、「花燈館」及「食品館」等。

法務部除平日在部內展示各矯正機關收容人作品,促成同仁對政策的了解與矯正機關間砥礪追求良好表現,新年時於入門大廳懸掛宜蘭監獄的花燈,貴賓來訪時則以監所產品作為禮品,由「一監一(多)特色」政策下產生的矯正機關自營作業產品,儼然也成為法務部不同於其他部會的特色。

陳世志表示,推動收容人技能訓練的理念即在於「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相較於過往的電腦軟體訓練,往往收容人出監後因科技日新月異,所學已無法跟上潮流,現今的技能訓練上觀念較新穎,著重於如電腦硬體維修等不會落伍的技術,且收容人在學習製作工藝品、食品等一技之長後,可提供他們創業的方向。

他指出,監所自營作業產品的收入可用來改善收容人的生活與衛生醫療設施,收容人也可藉此取得作業金,不須向家人拿錢在獄中自給自足,改變收容人的「社會米蟲」形象,且在傳承瀕臨失傳工藝上,對社會有所回饋。

陳世志以在高雄第二監獄典獄長任內,高雄二監「白色魔力」牛軋糖銷售績效顯著為例,有收容人起初意願不高,但在學習過程中頗有收穫,不僅不向家人伸手要錢,出獄時還存得新台幣六萬多元,經向更生保護會高雄分會申請創業貸款,以所習得牛軋糖技術自創品牌,與妻子共同創業過程中,重建感情,成功回歸家庭與社會。

另外,藉由矯正機關技訓及作業工作,除培養一技之長,陳世志說,最重要的是收容人學習後會有成就感,能自我肯定。犯罪者大多屬於社會邊緣人,因不受尊重,缺乏自信心,有專長後,從作品中看到自我潛能的發揮,產生自信,「有信心的人再犯率就會低」。同時,收容人從工作中可養成勤勞習慣。

談及目前矯正機關推動技訓政策上的瓶頸,陳世志表示,有些基層同仁會抱持收容人不管如何都不會改變的想法,但他認為,「沒有做就是零,一個是正向,一個是負向」,觀念的轉變相當重要,「一個人是可以改變的」,技能訓練與教化工作確實有其效果存在。

法務部為推廣矯正機關自營作業產品及展示教化成果,將於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四日在高雄夢時代購物中心,舉行第二次全國教化藝文技能訓練聯展。陳世志表示,去年首次聯展總銷售金額達到一百八十二萬餘元,預估這次銷售金額將可達到四百萬元以上,能有如此績效,均有賴社會熱心人士的支持。

他指出,從過去「裡面做的東西誰敢吃」的想法到現今牛軋糖等產品大賣,矯正機關形象已然改變,民眾購買矯正機關產品等同是消費兼作公益,但「要憐憫只有一次,要的是肯定」,希望在收容人藉由技訓培養信心的同時,社會大眾觀念也可改變,能給予支持,加強收容人信心,促成改過向上的正向思維,協助更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