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生活

【綠色美容】物理性防曬最可靠

市售的防曬劑的防曬成分可分成兩大類,一是化學性的紫外線吸收劑,(如苯酮衍生物、對胺基酸衍生物、對甲氧基皮酸衍生物等);另一類則是物理性的日光阻斷劑,(如二氧化鈦、氧化鋅)。

化學性防曬是利用化學合成的紫外線吸收劑,經皮膚表面吸收後直接吸收紫外線的能力,產品可以製造出淺色甚至無色的防曬劑,但防曬效果較差,成份複雜、副作用也多。有些產品更含有機溶劑及酸鹼,更易造成皮膚傷害及敏感問題。

物理性防曬其原理是利用產品中的礦物土等不透光粒子,當日光照射到這類物質時直接遮蔽阻擋,或使紫外線散射、反射掉的作用,防曬效果較好也較安全。

為了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性,物理性的防曬產品對人類較無危害,但擦用時的厚重感及不自然的缺點,不易討消費大眾的歡心。但是它在皮膚上所形成的保護膜,可以不具選擇性地,阻擋UVA及UVB紫外線的傷害。

但是依照防曬品測定規定:每平方公分的皮膚,必須塗抹兩毫克的厚度。若依如此的標準,一張臉連同脖子正面,必須擠出牙膏管3公分的量,才能達到應有的防曬效果。我想沒有一個女性會差擦這種用量的,一瓶防曬乳一個星期就用光光不說,這麼厚的東西在臉上,說有多難過就有多難過。

其製造上也有缺憾,例如:常用來當成防曬粉體的二氧化鈦,或氧化鋅,在製品中約1%的量,可以折算成一個SPF值的防曬效果,若整瓶製劑純粹以物理性配方來達到SPF30的防曬效果,則必須含有30%的白色粉末。此種產品擦上去像日本藝妓,是無法被消費市場認同、接受的。近年來改良後的氧化鋅及二氧化鈦,仍保有反射紫外線的功能,卻大大降低可見光的反射,因此可改善產品外觀上顯得過白的缺點。

但是,又要當心產品中是否含粒徑太小之無機成份,易造成毛孔堵塞,導致水份和空氣的交換障礙。市售強調奈米等級防曬乳,是將其中所含物理性成份奈米化。過小的防曬成份顆粒容易透過皮膚,經由血液進入微血管末端,累積人體內可能造成人體器官之管末端阻塞。

額外使用一種以上的防晒成份,效力並不會增加,反而使產品成份複雜化。應選擇成份愈單純的產品愈好,愈複雜的成份交互混合後,又加上日光照射後產生化學變化,可能對人體皮膚造成傷害。@*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