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明:物價上漲心不慌的北京

田曉明

標籤:

【大紀元11月14日訊】11月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街道,看望困難市民。這些人的生活狀況如何?且看新華社記者的報導。

新華社記者的報導:

雨兒胡同16號是于文治、黃豔芳夫婦的家。院子裏,政府花錢新鋪的地面十分平整,剛剛整修的院落散發著古都特有的風韻。一進房間,溫家寶親切地詢問患有腦血栓的黃豔芳的身體情況。

“治病花多少錢?”

“自己掏15%,可以報銷85%。”

“總理,你後面就是煤改電的新暖氣。”于文治告訴總理。

溫家寶摸著電暖氣高興地說:“已經熱了,太好了。”

“煤改電後,要花費多少?”總理問道。

“夜裏低谷電,晚上10點到早上6點,每度電就掏一毛錢。”

“你們兩個人的退休工資能照拿嗎?”總理問。

“能,現在退休工資每月15號發,特別准。”

雨兒胡同22號的院子不大。窗臺上,放著一排黃燦燦的柿子;牆根邊,碼著整整齊齊的白菜和大蔥。房間裏安裝了電暖氣,十分暖和。

“你一個月退休金有多少?”總理關心地問道。

“1,500元。不久前漲了200多元。”金樹生老人回答說。

“最近吃得上肉嗎?”總理又問。

“吃得上,雞鴨魚肉都吃得上。”

坐在總理對面的是42歲的王鳳雲。她失業後,被安置從事勞動協管工作,現在任社區勞動主任,每月有1,100元的收入。“我的生活不是很富裕,但很知足,特別是有了社保,覺得生活很踏實。”王鳳雲這樣告訴總理。

43歲的楚秀英失業後,找到了工作,已經主動退保,正在上大學的孩子也拿到了40,00元的陽光助學金。總理十分關心她家的生活情況,他問:“最近價格上漲對你家有什麼影響?”

“有,但不大。我現在有了工作,生活特別充實。雖然價格上漲了一些,但我的工資也上漲了一些。”

43歲的梅志才曾經夫妻雙雙失業,目前他已在政府出資購買的公益性崗位就業,全家享受差額低保,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裏,孩子上學減免了學雜費,還參加了北京市的“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他說:“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我都享受到了。”他一一列舉了低保、醫保等五項政策。

“眼下物價高一點,你家的日常開銷肯定會高一些,能承受嗎?”總理接著問。

“還能承受。”

“家裏能吃上肉嗎?”總理問得十分仔細。

“能吃上。肉價漲了,政府對低保戶每人每月又補助了20元。”

居民王崇實的兒子去年不幸患上了突發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為了給孩子治病,家裏花了70多萬元,借債30萬元。今年孩子參加了“一老一小”醫療保險,一年最高可以報銷17萬元。聽到這裏,總理凝重的表情稍稍放輕了一些。居民趙鴻勃的女兒正在上中學,一個多月前患了壞死性淋巴結炎,住院20多天,花了10,000多元。“能夠報銷多少?”總理問。“我們孩子參加了醫療保險,這次報銷了9,000多元。”

來自東交民巷小學的李江老師告訴總理,目前學生參加“一老一小”醫療保險的達到了100%,基本上做到了應保盡保。孩子參加醫保後,家長們都鬆了一口氣,老師們的心裏也放下了一塊石頭。聽到這些,總理點了點頭。

這些需要幫助的人為什麼還報喜不報憂?

從記者的報導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困難市民的情緒都不錯,有的人對目前的生活還很知足。這就讓人糊塗了,這些人的生活到底有沒有困難?沒困難的人才會情緒良好,有困難卻情緒良好,這一定是極其特殊的人,這樣的人怎麼都讓總理遇到了?

一個生活有困難的人,一定是需要幫助的人,在國家的最高行政首長面前,這些有困難的人為什麼報喜不報憂?是有人事先安排他們報喜不報憂,還是他們報憂了,但記者沒把他們的話記錄下來?也許是他們覺得說了也沒有用處,所以乾脆就不報憂了。

如果是有人事先安排他們報喜不報憂,那這些控制人們言論的人就是欺上瞞下的小人;如果這些控制言論的人是政府官員,那這些官員就是不合格的。如果人們報憂了,但記者沒把他們的話記錄下來,那這些記者根本就不適合做記者了。如果他們覺得說了也沒有用處,所以乾脆就不報憂了,那麼出現這種狀況就意味著人們對政府的能力有一定的懷疑。

中國的事情確實古怪,官員和記者總是能把讓人談虎色變的物價上漲弄得跟沒事似的,總理和市民喜笑顏開地談論著物價上漲,不瞭解內情的人還以為他們在談論工資上漲呢。人們看了這樣的新聞,也許還會誇獎政府工作幹得不錯呢;如果那些白天在菜市場裏為買菜多掏了兩塊錢的夫人、先生們真的有了那樣的誇獎,那麼這種中國人的心智一定是出了問題。中國的輿論導向真的能把人的心智弄出問題。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田曉明:探討物價上漲時期的政府作為
田曉明:非法治社會導致了社會的道德滑坡
田曉明:中國人不能這樣使用互聯網
田曉明:清場清到了股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