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選評】政治戲台拾趣

標籤:

【大紀元11月17日訊】(希望之聲文化頻道《網上妙文》節目)聯結收聽

路平:藍述,這個中國人是慣於看戲和精於做戲。

藍述:是嗎?路平。

路平:這個共產黨啊,則是把做戲變為常規。

藍述:習以為常。

路平:以致中國人都已經不知道什麼是平常的狀態。

藍述:您得給咱舉個例子說說。

路平:在《爭鳴》雜誌11期上有一篇文章,它的題目是:〈政治戲台拾趣〉,作者是易大旗。

藍述:這文章說的都是些啥呢?

路平:這文章一開始,他是這麼說的,說盛世之說,始於江澤民一朝。

藍述:喔!從江澤民那兒就開始是太平盛世?

路平:據說胡、溫坐穩席位之後,就只是要淡化這個詞兒,只多提構建和諧社會。孰不知十七大一開,諛詞鋪天蓋地而來。

藍述:拍馬屁的不老少!

路平:盛世看盛會,肉麻露骨的讚頌,污染著中國老百姓的視聽。

藍述:到處都是阿諛奉承的聲音。

路平:不過反正被官方喉舌、壟斷和奴役著的漢語詞典,亦難覓淨土,大家只好是眼不見為淨了!

藍述:不但是眼不見為淨,而且是這耳朵裡都已經磨出繭子兒來了!

路平:再看十七大會場上,請來了「贈興」的多尊黨國壽星。

藍述:喔!前朝元老。

路平:還有那些金秋季節,即身穿皮襖、皮帽的少數民族代表。

藍述:哎唷!那是熱還是不熱啊?

路平:這些景緻幾十年不變,都是歷屆黨代表的盆景。

藍述:花盆兒。

路平:記得舊時,城鄉戲台多有楹聯,其中當屬「天地大戲場,舞台小世界」這幅對子最凝練。即因粉墨春秋,濃縮著許多人生道理。在漫長的帝制時代,中國普通人無權參與政治事務,便只好把國家大事當戲來看。戲看多了,就會生出「集體冷漠症」。

藍述:那具體的表現現象又是什麼呢?

路平:世間之高尚與猥瑣、美好與醜惡、真誠與虛偽、喜悅與悲傷,都不過是人生如戲。

藍述:弄了半天,這十七大緊鑼密鼓,不過是一齣把戲!黨的領導高調宣揚的科學發展觀、是和諧社會,那都是戲裡的台詞兒。

路平:文章說,戲迷們公推舞台上的第一戲子是江澤民,這自然沒錯。

藍述:有那麼點意思。

路平:但江氏的表演程式是突出自己,就像革命樣板兒戲的「三突出」原則,它永遠是第一主角。

藍述:哦,注意力的核心。

路平:而看似較為內向、木訥的胡錦濤…

藍述:他又是什麼呢?

路平:其實是當年清華大學團委搞文藝的學生幹部。

藍述:哦!演戲是本行?

路平:怎麼能不會演戲呢?但他的表演程式是講求和諧,自己必須和群眾溶為一體。

藍述:喔,比較低調。

路平:這樣的舞台群像,才是更有立體感。較早前的「明君探病」,就是一齣經典摺子戲。

藍述:喔,老把戲。

路平:把艾滋病人不遠千里招來,原來只是明君戲裡,愛民如子的一件活道具。當朝明君和病人握手敘話,出鏡不過片刻,活道具便如瀕死羔羊,接受主人最後的撫慰,兩眼裡溢出了盈盈淚光。

藍述:喔,那是打心眼裡感動啊!

路平:至於十七大開幕前夕,便又推出了新戲碼。

藍述:哦,什麼新戲碼呢?

路平:一是隆重發表胡錦濤的剪紙習作:「回娘家」。

藍述:喔,這是當年當學生幹部的時候,練出來的好手藝。

路平:文章說,這幅剪紙確實顯出拙樸和散發著民間藝術的泥土氣息。

藍述:還像那麼回事兒。

路平:比起江澤民吹、拉、彈、唱的表演藝術,「回娘家」要來的樸實無華。

藍述:那回娘家,那剪得是不男不女啊!

路平:但慣於吹喇叭、抬轎子的喉舌們,豈能放過阿諛奉承的大好機會。

藍述:是,不能放過這拍馬屁的大好時機。

路平:他們深入發掘這幅偉大作品的非凡意義。從「回娘家」體現了日理萬機的胡總書記,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崇高品德;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更體現了第四代領導核心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堅定信心,如此等等。

藍述:這群眾,就像戲裡的群眾演員,或者說呢,是跑龍套的。跑來跑去,是眾星捧月一般,目的最後是要突出咱黨的領導。

路平:文章說,第二個表演小品,就是國慶節當天,胡錦濤來到上海一間特殊學校。

藍述:喔,上海一家特殊學校。幹什麼?

路平:和智障孩子們一道上課,和課後到操場玩拔河遊戲,由胡錦濤當裁判。這戲碼本來是不俗,可惜是挑錯了日子!

藍述:什麼日子錯了?

路平:國慶節是公眾假日,學校是不上課。

藍述:喔!怎麼又上了呢?

路平:但為了這齣「親民小品」,硬是把這麼多智障孩子召回特殊學校,可憐的他們都成了呼來揮去的「人肉道具」。

藍述:好嘛!這全國人民就是看戲的觀眾,這黨的領導是帶了這麼一群前呼後擁的小傻帽,騙了一群看戲的大傻瓜。

路平:文章說,比起胡錦濤,這溫家寶更擅長演苦情戲。

藍述:喔!面部表情豐富。

路平:他常「念民生之多艱」,於是愛流眼淚。

藍述:多愁善感。

路平:他訪貧問苦的時候,習慣揭農家的鍋蓋,捏一把床上的被褥,以零距離考察民間的溫飽指數。

藍述:喔!瞧瞧,還是咱們溫總理親民啊!

路平:至於溫總理的「補鞋小品」,更可獲得表演大獎。

藍述:喔!「補鞋小品」,怎麼回事兒呢?

路平:文章說,溫總理視察河洛中原,不巧足下舊鞋開膠穿幫,卻不肯棄之如敝屣,隨從們便四處尋找黏合膠水補鞋,一時間,溫總理艱苦樸素之美譽傳遍中原大地,殊不知溫總理「敝屣自珍」於國於民無甚裨益。

藍述:沒什麼好處。

路平:中國貴為世界鞋業大國,總理為何不帶頭擴大內銷以舒緩積壓,物暢其流呢?

藍述:說了半天,那一雙爛球鞋就像那台上跟著總書記亂跑的那幫小傻帽一樣,也是!不過是道具而已。

路平:文章說,更為諷刺的是看戲看多了,從七品芝麻官到布衣愚民都會「無師自通」,在台上演戲演多了,也會被別人編入戲文,成為一個料想不到的角色。2004年,溫家寶去河南省上蔡縣艾滋村與艾滋病患者過年。

藍述:喔!與艾滋病患者一起過新年。

路平:本來也是一齣煽情戲,這回成了冤大頭的卻是溫老總。

藍述:怎麼說?

路平:縣鄉官員把患者和上訪者統統軟禁或放逐出村。

藍述:好嘛!

路平:而特訓一批假病人與總理周旋,殊不知這都是做戲。溫家寶口諭發給每個村民10塊錢的「壓歲錢」。

藍述:喔!有點小意思。

路平:村官們卻虛報人丁,戶口冊上居然多出了883人,騙去溫總近9千元,這還只是區區小數。

藍述:喔!這還是小數!

路平:文章說,國際捐助和國家定點免費施藥的艾滋村,所有藥品都被高價出售。把價錢推的越高,地方政府向衛生部門要錢就越敢開口,難怪上蔡縣縣委書記楊松泉能在窮縣而「立地成富」,號稱「楊半億」真是事事皆可入戲;人人皆可做戲。

藍述:好傢伙,這回溫家寶成了這幫貪官污吏的道具了。

路平:文章說,滑稽的是,官民明知是戲卻也照演不誤。

藍述:不演白不演。

路平:90年代,胡錦濤到天津和平市區視察,胡彼時僅為政治局常委,但在街邊做歡迎狀的市民都是假扮的。主要是民警、退休民警及其家屬組成。

藍述:民警假扮市民。

路平:胡視察菜市場,一豬肉攤主對胡介紹豬肉如何新鮮和便宜,才二多塊錢一斤。他是《水滸傳》裡頭的屠戶「鎮關西」?還是黃飛鴻裡的「豬肉榮」?原來竟是居委主任會假扮的。

藍述:喔!居委會主任假扮成了屠夫。

路平:更絕的是,胡在豬肉攤上竟停留了10秒鐘,才一離去,就驚現爭購便宜豬肉的人龍,原來那個時候的肉價,實為此攤檔標價的三倍。

藍述:好嘛!這黨的領導是一本正經的和扮演成市民的下級官員握手,一邊握手,心裡一邊想,瞧這幫小子,還真能矇事兒。與此同時那些扮演成市民的小混混們,這一邊跟領導握手,一邊心裡想,您別客氣,彼此、彼此,別看您今天當的官兒大,沒準兒,當初您也是這麼一路矇上去的。

路平:文章最後說,中國人慣於看戲和精於做戲,豈知病態的社會和病態的國民,早已不知何為「平常狀態」,因此要推翻權勢者的「人肉筵席」,必先拆去那爾虞我詐的「大戲台」。

路平:這次的《網文選評》的節目,就播送到這裡,我是路平。我是藍述。咱們下一次節目再見。

(據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網上妙文》節目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家審計署長成了「中國第一大忽悠」
絕世幽默:75歲老人為什麼非要入黨
【網文選評】貪官的絕招
「網文選評」中國出現第二次「闢謠」高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