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我們真的需要NASA嗎?

人氣 4

【大紀元1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翁玲綜合編譯)自從10月3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高級工作人員約翰斯頓揭露NASA保守了近40年的秘密:月球上存在人類建築遺蹟,宇航員在當時已經用相機把它們記錄下來,但NASA要求他損毀這些照片後,再次喚起人們對NASA角色和作為的思考。

回顧航空歷史,查爾斯‧林白 (Charles Lindbergh)是近代飛航界第一個完成獨自飛越大西洋飛行的人。他於西元1927年5月駕駛單翼機聖路易精神號 (Spirit of St. Louis) ,從紐約飛到法國巴黎,共花33個半小時完成了這趟旅程。這項舉動為他贏得了2萬5千美金的獎賞,同時也受到紐約市民的盛大歡迎。

林白除了向大家證明世界比以前更小外,並開創了二十世紀的運輸革命。斐迪南‧馮‧齊柏林(Ferdinand von Zeppelin)是硬式飛艇的發明人,在機器首次升空試飛的隔年,給予正式名稱為「飛艇」。1930年初波音和道格拉斯公司(Douglas)開始銷售客機給剛起步的航空公司如環球航空公司、美國聯合航空和美國航空公司。1935年底,時速接近160英里,可載21名乘客的新型客機「道格拉斯DC-3型」首次實現橫跨大陸的客機飛行。

將美國太空旅行經驗與快速發展的飛航界比較,在五十年前,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人類開始踏上月球。自35年前最後一次登陸月球後,人類並沒有在低地球軌道外再次冒險,直到最近又重新開始活躍。

航空發展初期和青春期備受企業家和許多商業活動所關注,林白飛越大西洋的獎金由紐約飯店的老闆所提供,著名DC-3客機的發展也是靠各家航空公司的收益基金所支持,但聯邦政府給予飛航業的支援僅限於支付私人司機來傳遞航空郵件。

相反的,太空發展到現在,除了技術上落後半個多世紀、在摸索中攀昇的中國外,最主要的僅剩NASA了,而俄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已基本上併入NASA的研發體系,不過NASA現在已經開始聽到民間航太的聲音。著名民間航太領域開拓者魯丹(Burt Rutan)認為,NASA正在被民間力量排擠。他在最近加州理工學院的座談會中表示:「NASA應該將納稅人所資助經費致力於研究而非開發上。」他還說:「當你花費好幾兆美元建造由人所駕駛的太空梭(航天飛機),你就不能使用新的方法,只能用舊的技術了。」 魯丹和他的領航員、風險資本家和企業家們正進行一項艱鉅的任務,證明太空之旅並不需要政府計劃的支援。事實上,許多人說NASA變得越來越是太空探索的阻力而不是助力。

NASA自1957年創立後,成為美國發展外太空的重要核心,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在1969年7月20日首次踏上月球,將腳印留在月球的畫面一直留在人們的心中。然而,在1990年代末,NASA的進步卻遲滯不前。在1999年,由於英制和公制的轉換,輻射壓力的計算錯誤,NASA損失了火星氣候觀察號(Mars Climate Orbiter),同年,火星極地登陸號(Mars Polar Lander)也因提早關閉逆向火箭而宣告失敗。緊接著,在已耗資十六億的太空計劃後,NASA突然宣佈終止此計劃。

到1999年底,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故障問題已超過一個月,而NASA的主力工作似乎變成修復任務和運輸科學儀器,換句話說,它的任務似乎是從歷史成就變成講求實際的商業運輸。《時代》雜誌曾發表一篇名為「必須停止太空梭」的文章,理性的分析太空梭的缺點。本預期太空梭是美國式的傑出科技,但它卻容易損壞和老舊,一個證據就是直到最近,太空梭甲板電腦仍使用老舊的8086微處理器。太空梭原本應該每星期都飛行但實際上一年才飛為數寥寥的幾次。原本每次航行應花費五百萬美元,但實際上每趟飛行花費十三億美元。

NASA的領導也勸阻私人太空旅行,NASA前局長戈爾丁(Dan Goldin)公開批評百萬富翁鄧尼斯・鐵托(Dennis Tito)耗資兩千萬美元搭乘俄國太空梭到太空站,聲稱這是「非美國式」作法。儘管更早之前,NASA曾在太空任務中將一位律師和保險經理傑柯‧凱恩(Jake Garn)和比爾・納爾遜(Bill Nelson)送上太空。

但在1998年所頒佈的1998商業太空行動法規(Commercial Space Act of 1998)中,廢除了長期以來禁止在太空中運輸工具和人的規定,並開啟現今商業太空工廠之門。2004年,美國聯邦政府正式認可魯丹(Rutan)的太空船一號(SpaceShipOne)因追求安薩裡X大獎,而進行次軌道的飛行。

非營利性組織X Prize Foundation董事長兼執行長戴曼迪(Peter Diamandis)認為,NASA需要把焦點放在營利公司做不到的地方時,他的存在才是重要的。戴曼迪說:「NASA應該要把焦點放在如何突破現有的推進系統上。他們須承擔高風險,將資金投資在可能會失敗的地方來挑戰極限。」

NASA表示正朝此方向進行。NASA百年挑戰計劃主任大衛迪安(Ken Davidian)說:「若有商業供應者能提供運輸工具進行貨物運送,我們可以試圖放棄地球低軌道的生意,我們必須有法律來使用這些太空運輸工具,但這些商業服務價格必須低於我們自己使用自己工具的成本。」

NASA明年值得投資一百七十六億美元嗎?若私人企業可以穩定的運送人與貨物到太空中,每年仍需要將一百七十六億美元投資到NASA嗎?或是應該將這些經費(稅收)用來鼓勵發展國際級的私人太空企業?

提倡自由市場的阿特拉斯協會(The Atlas Society)的執行長、同時也是《太空:自由市場新領域》一書的編輯哈金斯(Ed Hudgins)說:「一個方式是建立活躍的私營模式,讓人們看到太空不再只是政府的計劃,這個領域你可以看見科學,可以工作,可以探索,可以生活,這些功能不再只是政府的專利。」

擁護者航太自由市場者認為,太空站的民營化和由私人企業來控制太空貨物的運載,而像美國加州噴射推進實驗室等NASA研發單位,可以繼續進行技術上研發和突破,比如無人駕駛之行星探測器的研究等,這可以減少預算透支惡性循環的風險。之前NASA預算透支的情況不僅發生在太空梭計劃,也發生在太空站上,原本預期花費八十億美元,共12團員,在1990年代中期完成,現在有三個團員,預期花費一千三百億美元將在2010年完成。

不過NASA民營化在政策上似乎不可能隨即完成。布什當局給NASA的2008預算增加到一百七十三億美元,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又追加到一百七十六億美元。許多多餘的經費會耗費在太空站上。

相較前幾任NASA署長,現任NASA署長葛裡芬(Michael Griffin)對於私營商業的敵意較少。他在一場演講中,除了講述NASA目前目標包括愛力士火箭和獵戶座飛行器,他還表示「將在未來十到十五年間完成這個太空探索,我希望國際間和商業夥伴能成為實現這個理想的一份子。」

資料來源:CNET新聞網、《時代》雜誌、路透社(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宇航局與谷歌合繪月球地圖
美國太空人擬2037上火星
火星新圖像指表面存在水希望渺茫
印度登月先鋒  明年四月發射首艘月球探測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