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員稱政治改革著重「動態穩定」

標籤:

【大紀元12月1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報導)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表示,中國的政治改革將採取「以疏為主」的「動態穩定」方式,取代過去的「以堵為主」的「靜態穩定」方式,對社會利益分配格局進行調整。不過有專家評論說,這種說法其實是一種倒退。

俞可平曾以《民主是個好東西》一文廣受海內外關注。星期一他在中國的財經年會上提出,中國政治改革要以「動態穩定」來取代「靜態穩定」,改革的重點是使更多人,特別是基層的普通工人和農民最大限度地享受改革帶來的好處。

俞可平強調,目前中國行政管理中存在14個突出問題,包括:公共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合法化;決策不夠科學民主;管理越位、缺位、錯位同時存在;對行政權力缺乏有效監督;機構設置不夠科學;依法行政做得不夠,人浮於事;政府重管制、輕服務;官民合作性不高;行政成本高,管理不透明;一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門缺乏誠信;腐敗嚴重;中央與地方、黨委與政府之間的權力邊界存在模糊之處等。

美國中文雜誌北京之春總編輯胡平認為,俞可平的新說法,比以前有所倒退—

胡平:「我覺得他這次講話比他那篇《民主是個好東西》還要退步。談到這些問題,本來是有一些現成的術語和概念,又準確又清楚,可是他棄而不用,打起官腔,用了一些很含糊、曖昧的詞,這就給當局自己任意解釋留下了很大的餘地。」

而原中國政府官員,現旅居美國的方覺則認為,俞可平提出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甚至不如20年前的中共十三大的提法—

方覺:「中國官方學者為了不想政治改革,炮製了很多說法,包括像『動態穩定』這類的說法,從具體內容來講俞可平先生所提出的動態穩定的這些所謂的改革步驟實際上都停留在20年前,停留在1987年趙紫陽主持的中共十三大以前。」

方覺認為,所謂「動態穩定」其實就是所謂漸進改革的另外一種說法。有專家認為,漸進改革如同切狗尾巴,一點一點切不如一次性切,長痛不如短痛。而方覺認為,俞可平所說的其實是行政機構的改革,實踐證明結果並不好—

方覺:「俞先生根本不提民主改革的最基本內容,反倒空談20年前的什麼機構改革、什麼行政改革,全部是一通空話,並且全部是被20年的實踐所否定的空話。他提的所有的這些問題,在20年前中共十三大以前都已經提到了,並且也已經嘗試過改革了,但是都沒有成功。中國的政治改革決不能採取像俞先生所提議的小步地、慢慢地從機構改革、從行政改革入手,而必須從根本性的問題入手。就是說中國的民主改革必須起步。」

胡平分析說,對於政治問題的解說其實有非常直接和大眾都能理解的詞語,用所謂「靜態穩定」的新詞彙,對解決實際問題沒有任何幫助。他認為俞可平所說的改革方法,實際上逃避了現實中國真正的問題—

胡平:「因為中國的貧富懸殊不是市場造成的、不是歷史造成的,而是權力造成的。中國窮人之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權勢的人掠奪了窮人創造的財富。富人之富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權勢掠奪了別人的財富。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是要富人拿點小錢出來給這些窮人所謂的補貼,而俞可平的這些話完全掩蓋了實際上是眾所周知的一個問題。」

胡平認為,政治上的民主改革其實並不複雜,世界上很多民主國家的作法都可以借鑒,而中共提出各種理由和各種說法,本質上不過是為了維持自己特殊的權力和社會經濟利益而已,結果使得各種矛盾不斷積累,社會穩定無法維持。(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前毛澤東秘書李銳吁中共政改實行民主
黃仁勳稱台灣為國家 專家析中共為何沉默
大陸多家銀行招聘「催收人才」 被指招打手
海銀財富爆雷716億資金蒸發 學者:監管何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