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否決2012年普選 曾蔭權報告已見端倪

標籤:

【大紀元12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妍君北京特稿)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今天否決二零一二年實施雙普選,這項決定讓香港泛民主派人士大感失望。事實上,二零一二年雙普選受挫,並非突然,在香港特首曾蔭權十二日向人大常委會提交的政制報告,就幾乎已經預告了人大常委會今天的決定。

曾蔭權在政制報告中表示,香港社會普遍「希望能早日訂出普選時間表」,「特首先行、立法會普選隨後」,「不遲於二零一七年先行落實普選行政長官,將有較大機會在香港社會獲得大多數人接納」。

他在報告中引用的民意調查顯示,儘管超過半數的受訪民眾希望二零一二年實行特首和立法會議員普選,但也有約六成的受訪民眾接受二零一二年如果不能普選特首,可在二零一七年普選;過半數的受訪民眾接受二零一二年如果不能普選立法會議員,可以在二零一六年或之後普選。

另外,曾蔭權在報告中說,「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提名委員會可參考現行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組成」,「行政長官候選人的人數以兩至四名為宜」,「至於普選立法會的模式、路線圖及時間表,立法會、社會各界和市民對此意見紛紜,未能形成主流意見」。

拿曾蔭權的報告與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相較,除了特首與立法會的普選模式與辦法,在香港社會的意見分歧較大而遭到擱置外,曾蔭權的報告幾乎被人大常委會照單全收。

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研究室主任張榮順在這次常委會閉幕後的記者會上就表示,人大常委會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發展問題作出的這項決定,是在審議香港特首報告、充分考慮香港社會各方面意見和訴求的基礎上,依法行使香港基本法及有關解釋規定的權力。

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二十六日在常委會上報告時也說,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曾蔭權提交的報告「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香港社會有關政制發展問題的意見和訴求,是一個積極、負責、務實的報告」;這份報告中的相關意見和訴求,「是客觀的、符合實際的」。

另外,喬曉陽還表示,由於香港立法會在二零零五年沒有通過二零零七年特首和二零零八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修改法案,因此,根據香港基本法的規定,二零一二年特首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修改應循序漸進,不能直接由普選產生,只能「作為邁向普選的中間站」。

喬曉陽這項說法,等於將二零一二年香港無法實行雙普選的責任,歸咎於泛民主派的香港立法會議員於二零零五年在立法會中否決港府政改方案的行動。

另一方面,由於香港特首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任何修改,都必須經過:特首向人大常委會提出報告、人大常委會做出決定、特區政府提出法案,修改兩個產生辦法的法案交立法會、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經特首同意,報人大常委會,由人大常委會批准和備案的五個步驟,因此,二零一二年到二零一七年的香港特首與立法會產生辦法能否順利修改,仍存在很大的變數。

換句話說,雖然人大常委會決定,二零一二年香港特首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可以作出適當修改,二零一七年香港特首還可以由普選產生,但如果未來的普選方案或特首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在香港立法會遭遇意見分歧,無法經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或人大常委會不願批准最後的方案,香港還是必須依照原本的產生辦法選舉特首和立法會議員。

相關新聞
爭普選 港立法議員被中拒入境
香港泛民主派今遊行爭2012雙普選
北京否決香港2012年雙普選
香港泛民主派擬發起遊行 爭取2012雙普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