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響迎新年(一)

力修、 曉云 整理

人氣 5

【大紀元2月16日訊】

中國新年的由來及意義

在我國民間的歲時節令中,過新年可以說是最長的節日,從臘月初八開始一直到元月十五元宵節為止,這都是過年的範圍。民間稱傳統曆法的十二月為「臘月」。這裏的「臘」在古時是祭祀的意思,按《說文解字》:「臘,合也,合祭諸神者。」遠在商代,中國就有連天地、神靈、祖先一起祭祀的習慣,叫做「合祭」。
一年春、夏、秋、冬四次大祭,其中以冬祭規模最大。這種祭祀,表達了古代人一種樸素、謙卑的心理,意思是說:一年到頭了,能得到豐衣足食,該感謝神明啊!因為冬祭多在十二月進行,因此從周代開始,便把十二月叫做臘月,將舉行冬祭這一天稱為「臘日」。

臘八之後的臘月二十三也是一個大節,俗謂「過小年」,幾千年來,新年一直在中國人們心中的大日子,雖然經過了各朝代曆法多次的更改如:(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直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承襲了夏朝的傳統,沿用夏曆,以寅為正月,但是經過多次的更改,依然沒改變中國人的習俗,過年扔就是民間最重視的節日,在民國成立後,改用陽曆,以陽曆元月一日為新年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稱為過年,農曆元旦是正月朔日,也就是正月初一稱為「天臘日」,也稱為「元旦」、「元辰」、「正旦」、「履端」;又是歲之始、日之始、時之始、月之始、所以又叫「四始」;又稱為「三元」,既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又叫「三朝」既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則稱為「過年」。

送神

傳統年俗慶祝活動自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就開始了。傳說灶神掌管一家人的平安及記錄家中每個人的行為,在這天返天述職,主要是向玉皇大帝報告人的功過善惡;人們想多放幾天沒有神監管的日子,通常都「送神早,接神遲」;而為了讓灶神多說自家人好話,除了準備豐盛的供品外,還會用甜食祭拜,以期「好話傳上天,壞話放一邊」。送神後,家中沒有神明在,移動任何祭器都不會觸犯神靈,所以就可以進行大掃除,俗稱「清」,意謂着除去舊年的一切晦氣,迎接新年新氣象。送神日起商人們也開始賣春聯、年畫、及過年用的吉祥飾品;接着就是辦年貨,從吃、穿、民生用品到應景的春聯、年食、鞭炮等,熱鬧的採買街景及人潮、逐漸把過年的氣氛推上高潮。

掃除 蒸糕

年糕是用糯米做的,吃年糕有「步步高升」、「年年高」的意思。(中央社)

送神之後就準備過年,所以有「掃除」、俗稱「拂塵」,將家內家外洗刷一新意味著除舊佈新,將舊年的一切晦氣除去,二十五挽臉、二十六、二十七開始蒸年糕,甜年糕是用糯米做的,吃年糕有「步步高升」、「年年高」的意思。

菜頭粿就是蘿蔔糕因「菜頭粿、好彩頭」,而菜頭是當季的最盛產的蔬菜,最符合經濟的效益,菜頭粿是用再來米和蘿蔔混合一起蒸熟;發糕,發財的含意。

芋粿、包仔粿:芋粿是用芋頭家糯米和再來米做成的糕點,具有「護孫」的意思;包仔粿則有「鹹的包金、甜的包銀」的吉祥意義在,它也是用糯米跟在來米混合做的。

辦年貨

年貨大街上各式各樣的食品。(大紀元記者吳柏樺/攝影)

辦年貨,那當然是少不了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多有,那時的農業社會都是初五後才開店,所以要儲存很多食物;現在工商業的發達,食物也不匱乏,超級市場、各商店24小時不打烊,所以就不必準備很多食物,而且食物的新鮮才能吃得營養又健康。(待續)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廣東過半食用糖糖果不合格
【圖片新聞】中華公所舉行新春佳節「揮春對聯」活動
晚會在即 李琮:呈現中華文化的美妙
新年返鄉潮與維權訴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