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海床 物種方舟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27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魏國金/綜合二十五日外電報導〕南極洲兩座冰棚的崩解,使科學家得以首度一窺冰封達一萬兩千年的南極海床生態,由德國科學家顧特率領的「南極海洋生物調查隊」發現新種甲殼、海葵等生物,此外,由於水溫上升,越來越多物種能生存於南極海域,其中小鬚鯨數量可觀。

氣候暖化使南極拉森A、B冰棚分別於十二與五年前開始崩解,致使科學家得以揭開面積約一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牙買加的海床生態面紗。顧特說,這些冰棚生態冰封了至少五千年,拉森B可能更達一萬兩千年,拉森冰棚下的生態,堪稱地球上最鮮為人知的,直到現在,科學家僅透過鑽孔,才窺得冰棚下的生命堂奧。

來自十四國、五十二位科學家,以十週的時間,進行南極海洋生物調查,該任務於一月底結束,並於二十五日公佈成果。顧特說,經以遙控相機深入水下八百五十米的環境後,他們共採得一千個生物樣本,包括十五隻像蝦的片腳類甲殼動物,其中一隻長達十公分(見圖一),最受矚目。這些生物應是科學上的新發現。


色彩斑斕的南極海葵Stephanthus antarcticus


橘色細長海星與扇鰭冰魚是在南極洲海域發現的奇特生物

科學家也發現四隻新種腔腸動物,其中一隻類似海葵的生物,生活在海蝸牛背上,海蝸牛提供移動,牠則回敬以保護。

科學家發現,冰棚下的海床類型非常多元,從床岩到泥漿不一而足,而所孕育的動植物也相當歧異。在較淺的水下二百二十米水域,研究人員發現許多通常生活在深海兩千米的海百合、海參與海膽,他們也發現數量龐大的海鞘,因此推測在拉森B於○二年崩裂之初,海鞘就開始拓展存活空間。

顧特表示︰「我們計算到異常多的小鬚鯨,這意味著該海域的生態體系快速調適新環境,因為藻類生長,以藻維生的燐蝦來了,以燐蝦為食的鯨魚接踵而至。」

南極海域受全球暖化衝擊的速度更勝全球其他地區,自一九四○年代以來,拉森冰棚的溫度已升高攝氏二點五度,位於布魯塞爾的國際極地基金會生物學家察波爾說,如果我們不去探察該區在冰棚發生時的生態、物種,二十年後將無基礎了解全球暖化如何改變該區的海洋生態。

另外,「國際極地年」(IPY)計畫將於三月一日展開,多達六十國的數千名科學家,將參與為期兩年、兩百二十二個IPY研究,以對氣候變遷對極地衝擊做更完整全面的調查探索。(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洲禁止日本捕鯨船停靠澳洲港口
重金「追緝」環保團體對日捕鯨業宣戰
南非呼籲美國善盡道德義務降低廢氣排放
科學家南極洲搜尋隕石 探索太陽系起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