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與北宋爭鋒 遼國刻契丹藏使刻經得以延續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7日報導】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七日電)德國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系教授雷德侯今天發表「與北宋爭鋒—『契丹藏』」專題演講,探討兩項佛教大藏經刊刻工程間競爭關係,一項是北宋開寶初年雕刊的「開寶藏」,另一項是遼國刻出的「契丹藏」。遼國同時還將「契丹藏」經文翻刻成石經,使早在隋代就已經開始的刻經項目得以延續。

配合故宮博物院「大觀:北宋書畫、汝窯、宋版圖書特展」舉辦的「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今天進入第三天的議程,來自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系教授雷德侯 (Lothar Ledderose)針對兩項佛教經典刊刻工程及其影響發表專題演講。

雷德侯提到,當年北宋帝國在亞洲北部並非一枝獨秀。它的鄰國林立,諸如渤海與朝鮮王國、遼和日本帝國。這些國家與北宋之間不但互動頻繁而且都以各種形式與北宋展開了角逐。

其中兩項佛教大藏經刊刻工程之間也充滿了競爭關係,一項是北宋開寶初年雕刊的「開寶藏」,另一項是遼國於一零三二年至一零六九年間刻出的「契丹藏」。遼國同時還將「契丹藏」經文翻刻成石經,從而使一項早在隋代就已經開始的刻經項目得以延續,即北京房山雲居寺的刻經工程。

他分析,雲居寺的一塊刻於一零五八年的題記碑,提供了有關這數十年間遼帝國刻經活動的最可靠和最詳細的資料。

刻經活動最初是由漢人中的韓氏兄弟發起的。不久,遼興宗及契丹蕭氏成員接手了這個項目,並且對鐫刻石經以及木刻「大藏經」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這顯然反映出遼帝國佛教徒的雄心壯志,他們試圖以此超越北宋的「開寶藏」。

而且,通過繼續在雲居寺雕刻石經,遼帝國意圖將自己塑造為唐代的合法繼承人。但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必須使用漢文刻經,佛典的製作同時也就成為契丹人文化植入的一部份。

約從一零三二年開始,直至一零四一年秋,雲居寺的僧眾們全力以赴,完成了唐代未曾刻完的六百卷「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一零四二年至一零五五年間,僧侶們又鐫刻了「大寶積經」。

雷德侯並進一步論證木刻「大藏經」、「契丹藏」和「房山石經」同時展開的浩大工程給遼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並加速了遼帝國的滅亡。在金人於一一二五年滅亡遼國的前夕,北宋曾利用這個北方鄰國兼對手的劣勢,趁虛而入,重新奪回了雲居寺所在的地區。不過,遼帝國滅亡之後兩年,北宋也在金人的南下攻勢中土崩瓦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