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和政治轉型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蕭陽華府綜合報導)
克林頓的比喻

國際互聯網在克林頓時代興起。美國總統克林頓曾經對中國互聯網的作用有過很有名的比喻。克林頓請他在霍普金斯大學的演講聽眾,來設想一下互聯網在中國轉型成開放民主社會中的作用,有聽眾說中共在網上鎮壓異見人士,克林頓微笑著說,「祝他們好運。(封網)就像把膠皮釘釘進牆上一樣。」 那麼六年之後,這根要釘進牆裡的膠皮釘到底有沒有交到「好運」呢?

北京「第一」

2007年三月六日,美國國務院發表的年度國別人權報告中,電腦網絡監管成為今年報告的一個重點,北京因在監控網絡上的巨大投入和高技術而「榮登榜首」。

去年二月,Google,Yahoo等四家美國公司代表被美國國會傳訊。Google在中國的搜索引擎被過濾,Cisco公司為中共提供有監視`過濾功能的路由器,Microsoft關閉異見博客網站,Yahoo為中共當局提供異見人士的個人郵件信息,導致多人被判重刑,這些都引發美國公眾的嘩然。

之後這些大公司遊說美國政府,認為他們在中國只能做生意,來自中共政治上的壓力應該由美國政府出面來對付,並希望給中方施加壓力,促進其政治上的自由。

美國國務院的「全球網絡自由工作小組」應運而生,由國務卿萊斯建立,並由負責人權民主事務的次國務卿波拉‧杜波利安斯基任共同主席。該小組的任務之一就反應在2006年度的人權報告新增加的內容部份,比如該報告重點列出了各國對互聯網的監控機構,監控手段,對網絡自由言論人的懲罰,執行等。

這份報告指出,中國在人權方面的記錄原本就「很糟」,2006年部份領域更有惡化的現象,被問到哪個國家在網絡監控方面列在首位時,負責人權的助理國務卿羅溫庫說,「從投入的力量和技術上講,是中國。」

這份報告顯示,2006年,在中國有幾百家互聯網公司,包括雅虎的中國夥伴阿里巴巴,都簽署了自律聲明,同意不傳播 所謂「不合法信息,以及迷信和色情的內容」。幾大互聯網門戶網站的中文網,如中國的古歌,雅虎等,都對搜索內容實行過濾。雅虎公司將個人郵件信息送交當局,導致記者師濤被判刑10年。 等等。

華盛頓的反應

儘管這些公司做的事在道義上受到很多譴責,但普遍認為很難界定他們是否觸犯了現有的美國法律。基於此,美國的2006年美國國會曾提出全球互聯網自由法案,內容包括對配合並提供技術打壓網絡異見人士的美國公司進行制裁。2007年新一屆國會又從新提出了這一法案。

對此,華盛頓時報的資深記者比爾‧格茨說,「我相信中共現在是能控制網絡的,通過一些電子國安技術。有媒體報導中國在發展一種監控系統能很容易的分辨用戶身份。人們一向認為互聯網應該可以促進中國的民主改革,但是我在2005年跟美國國防部長萊姆斯菲爾德去中國時,中方剛好出了本白皮書,其中說『中國不可能發展西方(概念裡的)民主』。不過,我還是覺得美國政府負有責任對中國施加這種壓力,來促使比如說中國的網絡自由。我想他們也理解互聯網可能是會促進中國民主的一股力量。非常經常的,我們會聽說,中國的網絡警察又跑到哪家網吧去把上網者抓起來了,很多這種報導。不過再次的,我認為重要的是美國政府要向中國政府提出那些(網絡自由)事情,不管它們喜歡聽還是不喜歡聽。」

誰改變了誰?

跟中國「結交」(ENGAGEMENT或是INTEGRATION)是自克林頓以來的一向的美國對華政策。很多華府人士也在反思這一政策在促進中國政治轉型上是否有效。自Google等西方公司向北京低頭以來,人們也在思考,到底是我們改變了中共,還是中共改變了我們。有人也提出對華政策需要有一個改變。

美國企業研究會的研究員馬英說:「當你說中國政府很願意發展經濟,同時又要加強政治上的管控,事實的確如此。我們都不應該期望中共政府會自動的放棄它們的獨裁權力,走向(政治)自由。90年代末和2000年的時候,在是否給中國永久貿易最惠國地位時,有很多的爭論,有人說貿易能讓中國(政治上)自由,這或許會發生,當時我們不應該指望中共自願採取步驟,來放棄權力。可能有獨裁政權會這樣做,但是他們通常是不會這樣的。所以會有第二項計劃,也就是在不放棄自由貿易的好處的基礎上,我們得想辦法來促進中國的民主。」

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已經超過任何其他國家,僅居美國之後。其中半數以上擁有寬帶網。互聯網是否會成為中國政治自由的發源地呢?這是個很多人在關注的問題。(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動態網總裁:突破中國網路封鎖的法寶
網路專家李淵談開發破網軟件克制金盾
退黨特刊更新版 (11號字A4簡體版)
突破中共禁令《伶人往事》海外上網開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