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 各地馳名湯圓飄香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3月3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中國新年剛過,就迎來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正月十五鬧元宵」,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張燈觀燈、猜謎、吃元宵。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燈節」。

元宵節鬧花燈

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綵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觀燈賞燈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

元宵節又叫作「上元節」,據《歲時雜記》一書說,是因循於道教。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其餘則是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鬧花燈是元宵節的習俗。自唐朝以來就有元宵節鬧花燈的傳統,是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元宵節放燈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正月十五,是鬧花燈的高潮。花燈本是中國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種民間工藝品,是歷代民間藝人綜合了剪紙、結紮、紡織、裱糊、繪畫等工藝,用金屬、竹木、獸角、綾絹等材料精心製作。

唐宋時期,上元夜的各色燈具五彩繽紛,美不勝收。民間創製的燈籠品類繁多,「凡數千百種,極其新巧,怪怪奇奇,無所不有」。低檔的有玉柵小球燈、奇巧玉柵屏風燈、棒球燈、走馬燈等等;高檔的多為蘇州、福州等地製造,如珠子燈、羅帛燈等。

天津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羅澍偉介紹,東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朝廷號召百姓於上元夜放燈,以示對佛的尊重。這一習俗歷代相沿。

鬧花燈還伴隨著猜燈謎活動。燈謎就是將各種謎語寫在花燈上。《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多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當時這種懸在燈上任人猜射的謎語,人們稱之為「燈謎」,燈謎多「文義謎」,人們把詩句製成謎條懸掛在燈上,稱為商燈或商謎。「拈詩成謎,懸燈以招猜者」。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馳名湯圓飄香

「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吃湯圓是元宵節一大習俗。吃元宵 象徵著團圓之意。天津市民俗專家高成鳶解釋,湯圓叫「元宵」,這個詞的本意是「上元節之夜」,此夜吃湯圓的習俗流行,便管特定的吃食也叫「元宵」。有人說唐代有吃「粉果」的習俗,推想就是元宵的前身。「元宵」的名字明代普遍流行。

中國各地有不少馳名的風味湯圓,都以其獨到的風味和絕佳的賣相,吸引食客。上海的酒釀湯圓、蟹粉湯圓,江浙的藕粉湯圓、成都的賴湯圓、四川的心肺湯圓、廣東四式湯圓、山東芝麻棗泥湯圓 、蘇州五色湯圓等等。

如成都的賴湯圓,是上世紀初簡陽人賴源鑫到成都挑擔賣湯圓,因其湯圓質好、味美,人們稱做「賴湯圓」。該湯圓選用上等的糯米粉加水揉勻,包上用芝麻、白糖、化豬油配製的餡心,其特點是香甜滑潤,肥而不膩,糯而不粘。

上海王家沙的蟹粉湯圓相當出名,訣竅就是餡中心的蟹粉是鮮活的洪澤湖蟹肉。鮮美的活蟹和店家特製的肉餡相融合,皮薄餡豐滿,一咬下去,滿是幸福的味道。據說,生意正好時,一天還可賣出2.5萬顆湯圓,相當驚人。

據悉,元宵節的節期,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而清代則縮短為四到五天。


傳統的湯圓七種內餡。(Photo by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歲時禮俗】 火樹銀花慶元宵(上)
慶元宵  上古藝術館展出百位書畫家彩繪燈籠
元宵放天燈祈福 消防署提醒小心安全 
元宵民俗活動 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