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禮俗】 火樹銀花慶元宵(上)

曉芸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28日訊】元宵節的起源和意義

關於元宵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相傳漢文帝在大將周勃戡平「諸呂之亂」後即位稱帝,而戡平的日子剛好是正月(元月)十五,那時的夜稱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的第一個月圓夜,稱「元夜」或「元夕」所以,漢文帝就把它定為「元宵節」。因此每逢正月十五這一天漢文帝都會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以示紀念。

而在漢武帝時聽從謬忌之說,對於太一神十分虔誠,在甘泉宮修建太一祠壇,無論是伐南越、得天馬,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習俗。

另外,依照佛教說法,東漢明帝時僧道於正月十五日會集於洛陽白馬寺鬥法,由於佛教勝利,明帝便下令於正月十五日前後,在宮廷和寺廟中張燈結綵,不論士族庶民,一律掛燈,表示對佛教的尊敬和虔誠,從此,元宵節張燈,既成為佛教禮儀又成為民間習俗。唐朝後由於在這一天可以張燈為戲,所有又稱「燈節」、「燈夕」。

在民間傳說:二千五百年前,佛教傳入我國,當第一次月圓的時候,人們隱隱約約可以見到月光下有一群天神在翩翩飛舞,有一年浮雲遮敝了天空,人們突然不見天神蹤跡,十分恐慌,於是紛紛點火把,照亮天空,找尋天神,自此以後,雖然看不見天神,人人卻仍年年點燃火把找尋天神,相延成襲,就變成一種風俗了。

傳說中的三元日是,上元:(黃曆元月十五日天官賜福日,是指天官上元一品九氣賜福天官洞靈元陽紫薇大帝(堯德配天))、中元:(黃曆七月十五日地官赦罪日,是指地官中元二品七氣赦罪地官洞清元虛大帝(大舜耕地))、下元:(黃曆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日,是指水官下元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洞陰元光大帝(大禹治水)。三元日,是三官大帝(俗稱三界公)的誕辰。而這三神主宰生老病死、命運氣數,人們為了祈求賜福,所以在「上元日」,既張花燈,也拜三官。而成為民間最具宗教意義的節慶之一。

元宵節的習俗


宋朝,才出現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過當時不叫元宵,而是稱為「浮圓子」或是「湯圓」等。(大紀元)

吃元宵

元月十五是上元佳節,也是天官大帝的誕辰(拜天官大帝),民間說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廟都在凌晨舉行盛大的儀式加以慶祝,依傳統習俗民間有吃元宵的習俗。

起初,元宵節的時令小吃並不是元宵,在南朝時,吃的是拌合肉和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的則是一種蠶狀的麵食和烤餅,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現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過當時不叫元宵,而是稱為「浮圓子」或是「湯圓」等。後來,由於這種食品專在元宵節吃食,因此,就把它稱為「元宵」了。其實湯圓和元宵的差異只是在於大小和是否包餡罷了!南方人用糯米製成和龍眼一般大小的圓子,稱為「湯圓」,而北方人吃的圓子較大,裏面包餡的則稱為「元宵」。

元宵所包之餡有甜有鹹:甜的內包如豆沙、芝麻、花生、棗泥、桂花、白果…等等;鹹的內包如豬肉、火腿、蝦仁、咖哩..。至於作法則南北不同:北方以餡沾粉,用篩子一層層滾出來(搖元宵);南方則以糯米皮包餡,用手搓圓成型(包元宵)。由於台灣沒有地域的限制,因此,南北的元宵都可以吃到。


全世界的華人都慶祝元宵節。圖為在雲南昆明市表演舞獅活動。(Getty Images)

舞龍舞獅

龍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元宵節時全國各地都有龍燈。台灣早期的龍燈長約七、八丈,在竹鼓上貼上紗,作成龍形的燈籠,在龍頭與龍身裡面,點上幾十支蠟燭,然後綁在木棒上,有十幾個壯漢抬著走,表演時,由龍頭追逐龍珠而起舞,姿態優美,俗稱「弄龍」;元宵夜晚,各地獅陣也都一起出動舞獅,俗稱「弄獅」,並有精湛的國術表演,其目的在驅邪祈安,並有賀年賀節的喜慶之意。


花燈讓星空更燦爛。圖為2007年台灣台北仁愛圓環的鑽石造型主燈。(中央社)

迎花燈

迎花燈,元宵節又稱燈節,燈與丁諧音,因此迎花燈有求子添丁的意義,「過年謠」有:「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燈棚」的說法,可見迎花燈已成為元宵節的最佳表徵。唐朝以後,花燈不但種類繁多、千變萬化,也成為深入民間的活動;宋朝是花燈的全盛期,宋代花燈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蠟紙、菩提葉、羊皮、玳瑁等製作,華麗精巧可謂空前。

傳統花燈以竹、木、藤或麥桿為燈架,以紙、絹或其他布料糊裱而成,有造型生動的十二生肖,今年是豬年當然是少不了金豬了,另一類是根據民間故事編製而成的活動燈如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精神的二十四孝…等等。

鑽燈腳

古時嫁娶多以媒妁之言。在婚前男女少有見面的機會,因此利用元宵夜相互見面,少女跟隨著母親到寺廟燒香,男方則由父母或媒人安排前往寺廟禮佛,男女在燈下互相偷看對方,這是古代的一種相親方式;另一則為已婚但沒有男孩的婦女求子,凡是想在今年生男孩的婦女,故意在燈籠下走來走去,祈求神佛保佑生個男孩。所謂「鑽燈腳,生男孩(卵巴)」,大概因「燈」與「丁」發音相同之故。

猜燈謎

燈節除了花燈外,最盛行的活動就是猜燈謎,(起源於宋仁宗)燈謎就是將謎語貼在燈上,讓人一面賞燈,一面猜謎。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如一個字,一句詩,一個物或一個名稱,燈謎是我國獨創的語文藝術,從春秋時代就有以接近迂迴且掩飾的句子做成「隱語」,到漢魏時才開始稱為「謎」(漢武帝時東方朔就善隱語,曾與武帝寵臣郭舍人說隱語於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南宋後才有人將謎語寫在燈上,在上元節讓人猜春燈謎,也有人引用猜謎有所謂「射覆」的方法,稱之為「射」燈謎,自此以後,每逢元宵節,全國各地都舉行燈謎活動。

乞龜

乞龜的習俗,龜是靈物,千年生毛,壽五千歲,稱為神龜,萬年則稱為靈龜。各寺廟在元宵節時也常舉辦「乞龜」的活動。所乞求的龜是神龜也是靈龜,不但有人乞龜求子嗣,也有人乞龜求財求壽。所謂「乞龜」,最初是由廟方供出麵龜、紅毛龜等壽龜(龜形的糕點)供信徒擲筊乞賜,待得到神明的允賜後,就可以帶回家讓全家「吃平安」或藉以祈求後嗣。乞得麵龜的信徒在事業得意或求得子嗣後,必須準備加重的麵龜或紅毛龜供其他信徒求乞。由於龜是長壽吉祥的象徵,再加上是神明的賜與,所以深受民眾的喜愛,成為一項熱鬧有趣的民俗活動。@*(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冬至過十五天是小寒,由於天氣寒冷而得名,農明曆書說:「斗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名小寒。」
  • 大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裏最後的一個節氣,因為比小寒還要冷所以稱作「大寒」
    農民曆書說:「斗指葵為大寒:時大寒栗烈己極,故名大寒也。」
  • 一年一度盛大的火旁龍活動即將展開!苗栗縣文化局與各相關單位策劃了火旁龍系列、豐富多元琳瑯滿目的活動,讓鄉親體驗感受充滿「苗栗味」的新年!
  • 鬧元宵!台東重頭戲炮炸寒單爺時間敲定,初步估計有11場次,從3月4日下午陸續登場。

    炮炸寒單爺,是台東地區最出名的元宵慶祝活動,為了將好運帶進商家,台東縣知本的溫泉業者特地提早舉辦炮炸寒單爺的活動,赤裸上半身,只穿一條紅色短褲的寒單爺站在神轎上,一手拿著榕樹枝,接受炮火的洗禮。 接受來自四面八方店家的鞭炮洗禮。

  • 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
  • 喜歡凱蒂貓的民眾可能要失望了,台北縣元宵燈會出狀況,原本今晚要點燈亮相的凱蒂貓Hello Kitty主燈,因為未能掌握設計比例,相似度不夠,廠商製作的主燈未通過三麗鷗公司的同意授權,因此,臨時喊卡,並且將以燈箱呈現,並追加凱蒂貓小提燈贈送民眾。
  • 鹽水蜂炮即將於三月四日元宵夜登場,鹽水武廟與台南縣政府從三月一日開始設計一連串動、靜態系列活動;主辦單位預計今年的大小炮城超過二百九十座,元宵節當天並將施放十三公里長的連珠鞭炮「火龍傳奇」,挑戰金氏世界紀錄。
  • (記者孫幗英台南報導)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依民間習俗,這一天的活動除了祭祖、迎花燈、猜燈謎外,當然還有吃元宵或稱湯圓,象徵闔家團圓幸福。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郭素娥建議,以適量、先鹹後甜、多菜少糖為原則,才能吃出健康。
  • 中視開春八點檔武俠大戲「傲劍江湖」明晚登場,男主角中國小生于波犧牲年假提前開工,與台灣影迷聚首。戲中飾演于波胞妹的台灣玉女明星徐懷鈺YUKI盡地主之誼,現煮親餵于波湯圓,讓不能回家過年的于波,提前過元宵節,感受台灣的溫暖人情。
  • 【大紀元2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二十七日電)台北縣元宵燈會出狀況,凱蒂貓Hello Kitty 主燈臨時喊卡,製作公司委屈的說「材料只好拿到夜市當呼拉圈!」今晚點燈時,緊急以凱蒂貓燈箱替代,與粉紅豬主燈一起搶風采。鉅勝公司負責人林宗義澄清,他所有材料已經備妥,但主辦單位並未提供設計圖,只提供原型小玩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