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3月9日訊】自由時報 文/蕭正文

大腸直腸癌目前是國內十大癌症發生率中第三位的重要癌症,據2004年衛生署統計報告指出,台灣每10萬人口約有35例新病患,即每年有8000個罹患大腸直腸癌新病例,其死亡率也是佔癌症死亡率之第三位(每年約有3900人 ),但其預後還是在所有消化道癌中最好的。

此癌發生率由10年前的每十萬人口發生20人至目前35人,增加快75%。主要還是與經濟、生活進步、飲食逐漸西化、肉食、油脂消耗增加有關。

約90%以上大腸直腸癌是由瘜肉變來,而瘜肉從長出到癌化也需數年時間,所以如果在瘜肉階段就能發現,並切除,就可以大大減少癌症的產生。所以每年的例行健康檢查,對40歲以上的人來說非常重要。

●目前較常用的篩檢方法以糞便潛血檢測較為理想,一般化學法的檢測只能測出糞便中的鐵質,所以無論胃出血、腸出血、動物血、含鐵劑的維他命皆會呈陽性反應,所以較不理想。

另一種是測糞便中,人類血色素的免疫法,可以排除動物血及鐵劑的干擾,但仍有一部份胃出血的病例,會影響到檢測的準確度。

●最好的大腸直腸癌篩檢是針對人類紅血球的免疫法,如果有胃出血經胃酸破壞,紅血球即不存在,所以不會受到胃出血的影響,但如果有痔瘡或肛裂出血時,還是會受干擾,所以在收取糞便標本時,應確定沒有肉眼可以看到的血存在。

目前國健局使用的大腸直腸癌糞便篩檢就有很高的準確度。一旦是陽性的病人,到醫院門診做大腸鏡檢查,約90%皆有病灶存在,是很值得推展的一項防癌工作。

●肛門指診是身體檢查的必要項目之一,早年約一半的大腸直腸癌皆位於指診即可以摸到的地方。

目前直腸癌約佔大腸直腸癌的30%,比率上已有向右側大腸增多傾向,可能的原因是目前健檢流行大量直腸鏡的檢查,切除了許多可能轉變成大腸直腸癌的瘜肉,所以左側大腸及直腸癌的比率才會呈現下降情形。

●乙狀結腸鏡及大腸鏡是另一種篩檢工具,可以清楚看到較小的瘜肉,並同時將其切除,對腫瘤也可切片檢查。乙狀結腸鏡約60公分較易完成,但不能做完整的檢查。大腸鏡有160公分,雖可檢查全大腸,但還是有少部份病人因疼痛、過去手術沾黏,或大腸太長而無法做到底。現在流行做無痛大腸鏡檢雖然不痛,但有增加大腸穿孔的機會,另外也增加花費。

●大腸鋇劑攝影較不會痛,且完成率高,但對小病灶較不易發現,糞便也會干擾診斷。發現了問題,還是需要大腸鏡來確認及治療。現在新型電腦斷層也可以用來做影像合成的大腸鏡,事前也需徹底清腸,對小病灶的診斷率高,也不會痛,但需自費1萬多元,對於不適做大腸鏡的病人是另一種選擇。

●正子攝影(PET )在台灣廣泛用來做健檢,利用癌細胞吸收較高量的葡萄糖原理,以含有同位素F-18葡萄糖讓癌細胞吸收,再以機器來掃描人體。可廣泛性篩檢人體中有無癌細胞,所以也常發現一些大腸直腸癌,甚至有零期大腸癌無意中被發現。優點是可做全身性檢驗,不侷限於只檢查大腸直腸癌。唯費用較高,約需3、4萬元。

●CEA、CA199等癌症指數也常在體檢項目中,可以篩檢出一些病例,但準確率不高,因為有些末期病例癌指數還是正常,有些抽菸者或其他病變極可能會造成CEA、CA199之數值升高。目前主要應用於手術後追蹤癌病有無復發之參考指標,對於一般民眾篩檢大腸直腸癌幫助不大。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

相關新聞
中年罹闌尾炎 大腸癌高風險
老牌演員約翰佛塞斯直腸癌接受治療
美華防癌協會獲贈款印製文宣品
缺乏葉酸  罹患結直腸癌機率增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