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胡溫克己復禮?

未普

標籤:

【大紀元4月13日訊】香港《明報》雜誌2007年首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叫“胡錦濤的‘克己’與‘複禮’”。作者馬玲是一位研究胡錦濤和溫家寶的大陸資深記者和作家。這位作者說,以她對胡的瞭解和研究,胡錦濤在十六大“克己”,是因為胡的政治根基尚淺,但到了十七大,胡將會“複禮”,在政治改革上尋求突破,因為胡不是平庸之輩,不會甘於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過客。筆者以為,說胡錦濤克己,是也。說胡錦濤將複政治改革之禮,未必!

要談胡錦濤的克己復禮,就不能不談溫家寶的克己復禮。因為“胡溫新政”,不管是實還是虛,已使胡溫二人成為“同一戰壕的戰友”。溫家寶和胡錦濤年齡相仿,作風相近,仕途相同。兩人都曾在貧窮偏遠的甘肅省做官,都“又紅又專”,都被高層幹部相中。而相中他們的甘肅省委書記宋平和地質部長孫大光相千里馬有個相同的模式,就是候選的“千里馬”要內斂、穩健、可靠,他們既要像諸葛孔明一樣謹慎,又要像呂端一樣大事不糊塗。胡溫二人正是這樣的對共產黨江山忠心不二的“千里馬”。

胡溫二人都善於克己。據說,胡錦濤對日本第一忍者德川家康的忍功很感興趣。十六世紀的日本,政局紛亂、群雄割據,德川家康“忍人之所不能忍”,殺妻弑子,韜光養晦,最後終於“成人之所不能成”,平定群雄,開創了長達260年的德川盛世。胡錦濤想必從中得到不少啟發,並形成自己的獨特忍道。在中南海強手如林、政敵環繞的環境中,胡錦濤熬過長達十餘年的太子生涯,不露崢嶸,不顯鋒芒,最後終於熬成正果。在修成正果之後,胡錦濤仍然要左忍右忍,抵擋來自左派和開明派的挑釁和挑戰。

與胡錦濤相比,溫家寶的忍功也不惶多讓。溫家寶先後歷經三任總書記胡耀邦、趙紫陽和江澤民,如果不是在關鍵時刻隱去政治上的棱角,不選邊不站隊,溫家寶怎能在政治風暴中心巋然不動?胡耀邦倒楣時,溫家寶沒有落井下石,但也沒有為失勢的總書記仗義執言。趙紫陽因六四下臺,溫沒有對趙公開指責,但也沒有對趙所受的極為不公正的待遇說兩句公道的話。江澤民和楊尚昆明爭暗鬥,溫家寶對他們二人不偏不倚,不遠不近,跟誰也不交惡。

胡溫如此克己,圖的是什麼呢?孔子當年不滿魯國禮崩樂壞,提出“克己復禮”,要恢復周禮。林彪當年在密室裏張貼“克己復禮”,讓江青抓了小辮子,毛澤東借題發揮,主導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批林批孔運動,批的不僅是死去的林彪,還有活著的周恩來,說林周妄圖效法孔子“克己復禮”搞資本主義復辟。

幾年前,胡錦濤剛一登基,便去拜謁西柏坡。那時人們都說胡錦濤要回歸毛澤東,還是“新仁政”代表人物康曉光獨具慧眼。他說,胡錦濤不僅要“回到毛澤東”,還要回到孔夫子。事實上,近年來胡溫當局提出的“仁政”主張,的確越來越系統化,大有成為官方主流意識形態的架勢。從“兩個務必”和“新三民主義”,到“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顯示出一條明顯的軌跡,軌跡的終點就是,“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看來,胡溫要用克己復禮、天下歸仁來代替政治改革。胡溫沒有願望,也沒有實力搞真的政治改革。他們要複歸仁政,有時還要借用毛澤東的餘威。獨裁的毛澤東加上滿口仁義的孔子,中共當局於是變成一個不倫不類的怪胎,離世界主流文明越來越遠。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雙規相容光碟機來勢洶洶 業者嚴陣以待
未普:臺灣和大陸“總不能背道而馳吧!”
未普:擋不住的數位民主新潮流
未普:謹防權貴瓜分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