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廖宜通「古意」人 廁所當文物館

人氣: 7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有人愛台灣文物愛到乾脆把廁所變成台灣常民文物室,裡面有台灣早期龜印、紅磚牆、傳統彩繪木、石雕神像,讓上廁所變成有趣而風雅的事。

他愛台灣文物成痴

這名愛台灣文物成痴的怪人,是擔任消防隊員的草屯鎮民廖宜通,九二一地震重創了他的住家,當時有的鄰居嚇得趕緊搬家,但他不但不搬,且在整修房子時,索性把自己的家變得更具台灣古味,而改造重點就在廁所。

廁所裝飾古色古香

這間廁所的門面是紅磚牆搭配拱門,大門是傳統彩繪木門,上面有銅製門環,而石雕土地公神像就站在廁所的小窗台上,廖宜通打趣地說「土地公顧門口,是要保護每個上廁所的人」。

廁所內有日治時期的台灣梳妝台取代現代鏡子,裡面有台灣早期的洗衣石,馬桶上方站著一尊原住民木雕小童,緊盯來此的人。

該間古味濃濃的廁所,最特別的是有一大面牆陳列著台灣不同時期的龜印和粿印,這是早期製作紅龜粿或是糕餅時使用的木模,上方有吉祥的圖案,製作師傅不同,即使相同圖案呈現出的成品也不盡相同,從這些粿印可看到一部分的台灣飲食文化。


草屯鎮民廖宜通住家的廁所紅磚、傳統彩繪木門的外觀,無人看得出它是一間廁所。// 自由時報

上廁所怡情又養性

廖宜通表示,台灣的文物有一種樸實而單純之美,在上廁所時看著這些東西,既可放鬆心情,且可欣賞老祖宗的文物之美,不必花大錢就可讓心靈得到極大的安慰,何樂而不為?

——————————————————————————–

小便斗種花 令人莞爾


台灣日治時期的陶製小便斗,在廖宜通的巧手下,變成獨特的花器,種植的花開得燦爛。// 自由時報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愛台灣就是讓生活中有台灣的東西!」擔任消防隊員的廖宜通,讓台灣老東西有新用途,生活頓時變得有趣,每次有客人看見門外的小便斗種花,忍不住稱讚「太有意思了」。

廖宜通對台灣老東西有一種無法言喻的迷戀,他不像其他收藏者只是把這些老文物收起來,而是真實地運用在生活中,且老物新用,呈現不同的趣味。最經典之作就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陶製小便斗,堂而皇之地掛在大門口,但裡面種了粉嫩的小花,讓它有了完全不同的味道。

他也把舊式木製蒸籠架釘在牆上,變成放置洗衣粉等洗衣用具的置物架,大水缸變鞋櫃、原住民木製舂臼變茶几,巧思和巧手常讓客人驚艷。

廖宜通說,台灣有很多值得讓人喜愛和驕傲的文物,但不能只讓它們被堆置在倉庫內,而是要讓它們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用點心,這些老東西就能有新用途,生活也會因此而變得更新鮮有趣。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