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總預算案解套 馬王爭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維助、王寓中/台北報導〕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昨天拋出讓總預算案先行通過的主張,不過,對於這項建議方案的形成過程,立法院長王金平與馬英九所扮演的角色,特別是由誰發動讓中選會卡案僵局解套,卻存在微妙的競合關係,頗耐人尋味。

誰的主張 兩人暗中較勁

馬英九昨天上午主動發佈新聞稿,指他建議由國民黨主動釋出善意,先讓總預算案通過,但也請民進黨讓「中選會組織法草案」立即依議事程序進行審議及表決。

馬英九說,這是昨天他和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秘書長吳敦義諮商後做的決定,他也和王金平通過電話,王原先也有類似構想。

不過,儘管馬英九指稱昨天與吳伯雄、吳敦義商討後做了先通過總預算案的決定,但據了解,王金平在上週五即先與吳敦義、曾永權溝通,希望國民黨先同意通過總預算案,因為「這個案子不能再拖」,上週六在台中碰到馬時,王金平也向馬重提此議,之後才是昨天的馬英九與雙吳會談。

王金平昨不願具體說明這個過程,但強調長期以來,他的主張都沒有變過,就是希望總預算案能趕快通過,今天也特別調整協商的時間,將中選會案與總預算案,提前到今早協商。

馬居功 吳:沒啥好吃醋

吳敦義則強調,馬、王兩人對此案的看法是一致的,至於王之前也提出類似建議,吳表示,想當和事老的不止一個,如果有人要搶功勞,化解僵局最後的功勞,「當然是總統參選人拿走」,這是「天經地義」,沒什麼好吃醋的。

此外,對於媒體質疑馬英九以什麼身分替國民黨做出決定?馬英九表示,這是「我的建議」,希望所屬政黨及黨團能朝此方向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當媒體在另一場合詢問王金平「馬英九說要讓總預算案先通過」等問題時,王金平也糾正說,不是馬英九決定什麼事,他跟馬通電話時,馬還是希望中選會案與總預算案一起協商,畢竟現在不是馬在主持黨中央,馬也不能指揮黨團、指揮立法院,最後要透過朝野協商來凝聚共識。

另有資深立委說,本來退讓總預算案,是可以與民進黨談判中選會案的問題,但馬太急了,不懂立院的協商運作,一下子就將底牌掀開,反而讓藍軍失去談判籌碼。

綠:馬要有認錯的勇氣

終於感受到人民的痛苦

〔記者黃忠榮、施曉光/台北報導〕民進黨府院黨高層昨天召開總統府輿情會報及黨政協調會報,會中討論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提出的總預算案問題,府院黨定調兩原則「總預算無條件,法案(中選會組織法草案 )不違憲」,且既然馬英九發現錯了,就要有認錯勇氣。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王幸男也表示,馬終於感受到人民的痛苦,他要謝謝馬英九,但總預算案審議受阻多時,影響國防、經濟與地方建設,馬應先向全民道歉。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曾永權則呼籲民進黨,不要再癱瘓國會,只要照議事規則,中選會案跟總預算案在一個半小時內就能完成審議,現在馬前主席有這樣善意的看法,「我們尊重,也會往這個方向來處理」。

部分藍委對馬不以為然

國民黨立委費鴻泰則強調,藍軍的中選會組織法草案相當公正,民進黨才應先向全民道歉,至於兩案孰先孰後,他不願表態,只強調兩案都應通過;先前幾位反對讓步的藍委,昨天聽到馬的聲明後,雖頗不以為然,卻刻意壓抑反彈情緒,不願評論。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轉述,府院黨高層討論後認為,馬英九因嚐到苦果發現自己錯了,馬既知錯,就要有認錯勇氣。

府院黨並認為,通過總預算案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容有任何條件式交換;至於中選會案,只要條文內容不違憲,民進黨願敞開協商大門。

王幸男指出,總預算案審查拖延半年,不但影響經濟成長率,新興計畫經費不得動支,加上經常性經費及延續性計畫受到上年度執行預算侷限、朝野協商更凍結了一千八百餘億元,影響國防安全及地方建設。

馬說了算 黨內機制形同具文

記者王寓中/特稿

國民黨在立法院用中選會組織法草案綁總預算案,歷經數月協商,態度強硬,從未軟化,昨天馬英九一紙聲明,政策立即轉彎,從上而下,全黨不但未聞有強力反彈,反而讚譽有加,馬英九是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但不是黨的決策者。他為了選舉的強硬作為,已經讓黨內民主機制形同具文。

馬英九在發出聲明稿前,有跟吳伯雄、王金平溝通,但這只是尊重,事實上,決策早在前晚就由馬競選工作室漏夜開會定調,馬的決策轉向到底是受何影響,答案不久就會揭曉。

對馬英九而言,決定放行總預算案,絕不是黨內聲稱的「仁慈有智慧」,而是百分百的選舉考量,因為國民黨一再擋總預算,在社會引起的負面評價,讓馬不得不重視,而且離立院這會期休會只剩最後一週,馬英九必須替全案設下停損點,因此才在出國前夕喊煞車。

問題是,黨中央之前喊打喊殺,一副幹到底的模樣,如今竟放下屠刀,開始以蒼生為念,這其中的轉變,有幾個人會相信他們是真在意「蒼生」?套句黨內上下最主流的一句話,拿不到執政權,有什麼蒼生可念?

諷刺的是,和吳伯雄等高層達成共識後,馬就自己發聲明,高層也樂於幫馬創造選舉利多,讓馬獨攬功勞,所以聲明稿裡只有馬英九個人,連「國民黨」三個字都免了,而且中外記者會後,也只讓馬一個人講,黨的文宣、發言系統,好像完全不存在。

不僅如此,決策過程在高層拍板定案後,說轉彎就轉彎,馬任黨主席標榜的民主決策機制,也形同虛設。一切的一切,其實都不重要,因為只要能確保馬英九一人登大位,國民黨從修排黑條款那刻開始,早就什麼都不重要了。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