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端午「粽」夏 食指大動也兼顧健康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2日訊】自由時報 文/王川銘

端午粽香令人食指大動,不過香噴噴的粽子,可不是人人都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像是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或是腸胃消化功能不佳的民眾,享受粽子的美味之餘,更要兼顧健康。

台灣常見的粽子口味,有北平粽、廣東粽、台灣粽及潮州粽等,除了材料成分不同,其熱量分配也大不相同。像是北平粽1顆約為150大卡;一般市售的粽子大約400至600大卡;鹼粽約為140大卡;而餡料豐富的廣東粽,熱量可高達1200大卡,就正進行體重控制的民眾及糖尿病患而言,粽子的醣類含量及油脂,輕忽不得。

市售粽子為了滿足消費者口味,糯米會先加油拌炒,以增加風味,卻也因此增加許多油脂,其內餡與沾醬更添加大量的調味料,對於高血壓、心血管及腎臟疾病患者來說,都是額外的身體負擔。尤其內餡常有花生跟香菇等高普林食物,痛風患者須多加注意。對於糖尿病患來說,粽子所含醣量更是影響血糖控制的重點。

例如,建議一餐吃3份主食(約1碗7至8分滿的飯 )的患者,一餐最多吃1顆市售粽子;若是吃廣東粽(1顆約為2碗的飯量 )的話,最好兩人分吃1顆,避免攝取過多的醣份。

因為調味重,一般人吃粽子時,不會再額外攝取其他如肉類或蔬菜等配菜,導致飲食不均衡,且缺乏飽足感,因此常不知不覺中又多吃了1顆。

大部分的人都是1、2顆粽子代替一餐,其實這是不適當的做法,1顆粽子可以取代的除了一餐的主食、油脂跟部分的肉類以外,卻難以取代低熱量、且有助血糖控制的青菜。所以建議至少能再搭配半碗的燙青菜及一份水果,以達到均衡飲食的原則。

要吃健康粽,最好仍是自己動手包粽子,在選用餡料上,把握「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的「三少一高」原則。即糯米可用五穀米取代增加纖維的含量,並且跳過油炒部分,炒內餡時減少油量,少用五花肉及蛋黃,多用瘦肉及紅蔥、竹筍、蒟蒻、去鹹味的蘿蔔乾等青菜。

另外,享用時減少醬油、蕃茄醬等調味料的使用,其次最重要的就是搭配燙青菜、水果,藉以幫助消化吸收。如此一來,不但可以享受美味的粽子,身體更可以健康無負擔。

(本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營養師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