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中國政經最後的道德座標

余道文

標籤:

【大紀元7月4日訊】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今日向新聞界通報,針對中國當前嚴峻的水污染形勢,環保總局自即日起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嚴重、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的6市2縣5個工業園區實行“流域限批”;對流域內32家重污染企業及6家汙水處理廠實行“掛牌督辦”。潘嶽表示,當前水污染持續惡化的趨勢已非分割的治水管理體制所能解決,應該儘快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流域污染防治機制和新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堅決完成減排目標。

每當看到潘嶽,看到環保總局一次次“發威”,又一次次地無疾而終,總是有種莫名的悲涼。中國經濟的高速列車,帶來富裕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種新的危機,甚或是威脅,對於人的健康本身的威脅——到處惡化的環境,也是另一種人類“奇跡”。

日前參加一個環保組織的小型研討會,纔知道,環境問題是個道德倫理問題,這樣的看法已至少深入了環保者的內心。他們將中國的增長奇跡,與社會道德崩潰的速度相比,得到的結論就是,中國經濟增長的越快,道德崩潰的就越快——除了還不至於易子而食外,什麼都可以拿來交換。而其中,環境就如女人的身體一樣,任由經濟欲望糟蹋著。

將環境問題與道德聯繫在一起,看似牽強,實則深刻。連子孫後代都不管了,這個社會發達的經濟還管誰。而且關鍵的是,現在不搶先破壞,以後的機會成本越來越大,遲一天就可能有關於環境保護的政策出臺,遲一天就可能造成更多的民眾覺醒,那意味著成本的增大。資本是不會因為愧疚而放慢腳步,錯過任何時機的。

給資本一個道德的維度,這或許是環境保護唯一可以在現在做的。環保創造價值,在今天,還只能是社會價值。而這種價值的實現,就資本而言,無疑是對牛彈琴。唯以可能的,就是政府的政策引導,行政強制了。

但不那麼幸運的是,環保部門的強制力有限。就算有一個理想主義的潘嶽,就算他能帶動所有的環保人投身於一場道德與資本的較量,就算他們背後有胡溫科學發展觀的支援,但遠遠不足於資本的力量抗衡。政治和道德上的正確,並沒有看起來那樣強大,有時甚至脆弱的不如一個地方官的關係網,不如一個企業財主的幾個電話。此種重壓有多大的力量,我們不好妄言,但潘嶽的一句“有壓力”,顯然不僅是他用責任來進行語意轉換所能讓人們釋然的。潘嶽很另類,但就是這樣另類的人,也要在坦然說起壓力時,也不那麼坦然,可見暗中壓力的巨大。

但無論如何說,我們都應該燃起希望,不因為別的,就因為我們還得活下去,還得為子孫留下一片可以存活的天地,僅此一點,我相信,所有的官員和資本者,就作為單個的人而言,他們還是認同的,他們的骨子裏,出於本能,也不想去破壞環境。問題出在社會的總體價值認同上,物欲主義的全面橫流,無法讓多數人獨善其身。

從這一點看,環境保護是這個拼命向前的國度正在轉變的政治、經註、文化的最後道德保壘。潘岳和他的同事們也並不孤獨,水危機,環境危機正在造就新一次的社會覺醒。道德丈量資本的時代,不會太遠。

轉自《新世紀新聞網》(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Taodax:我發現了中國環境危機三大定律
專家:富有國家消耗愈多 非洲愈可能飢荒
看好分割 美林調華碩目標價至104元
學者:中國環境高汙染 台商營運風險提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