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南美最美的七個瞬間

人氣 186
標籤: ,

【大紀元8月22日訊】位處南半球的南美洲(SouthAmerica),西臨南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米的安第斯山脈,東邊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亞馬遜河雨林。


南美洲各國位置圖。(維基百科)

南美洲面積達17,840,000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05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71,000,000,世界排名第五(第一是亞洲,第二是非洲,之後是歐洲和北美洲)。

南美洲的國家包括了阿根廷(Argentina)、玻利維亞(Bolivia)、巴西(Brazil)、智利(Chile)、哥倫比亞(Colombia)、英屬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法屬蓋亞那(FR.Guyane)、蓋亞那(Guyana)、巴拉圭(Paraguay)、秘魯(Peru)、蘇利南(Suriname)、烏拉圭(Uruguay)及委內瑞拉(Venezuela)。


南美洲在地球位置的示意圖。(維基百科)

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天使瀑布

在委內瑞拉與圭亞那的高原密林深處,有一個世界上最高的瀑布─天使瀑布(Angel Falls),又名安赫爾瀑布或者丘倫梅魯瀑布。這個地區的熱帶雨林非常茂密,人不可能步行抵達瀑布的底部。雨季時,河流因多雨而變深,人們可以乘船進入;在非雨季時,遊客只能從空中觀賞瀑布。

天使瀑布位於委內瑞拉東南部,卡羅尼河支流卡勞河(Carrao)源流丘倫河(Churun)上。河水從蓋亞那高原奧揚特普伊山(Auyan Tepui)的陡壁直瀉而下來,落差達979米,大約是尼加拉瓜瀑布(Niagara Falls)高度的16倍,為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瀑布分為兩段,第一段長807米,落在一個巖架上,然後再跌落在172米山腳下一個寬152米的大水池內。

早在1935年,西班牙人卡多納首次發現了原本只有本地印第安人才知曉的丘倫梅魯瀑布。而1937年,美國探險家詹姆斯‧安赫爾(James Crawford Angel)在空中對瀑布進行考察時,但不幸墬機意外身亡,當地政府為了紀念他,因此把該瀑布命名為「安赫爾瀑布」,目前這裡無陸路可通,只有搭乘飛機飛越上空才能一睹它神秘的風貌。


http://www.youmaker.com/


落差最大的天使瀑布(維基百科)

天使瀑布是世界上最高的瀑布。(photos.com)

從委內瑞拉高空俯瞰天使瀑布。(網絡圖片)

最神秘的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s)

位於南美洲智利以西外海約3600到3700公里處,有個世界上幾乎與世隔絕的島嶼–復活島(Easter Islands),當地稱作拉帕努伊島(Rapa Nui)。島的形狀呈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組成,面積117平方公里。復活島為荷蘭人Jacob Rogeveen於1722年的復活節星期日那天發現的,因而得名。

復活節島因以其分佈在海濱沿線為數眾多的巨型石刻「毛伊」(Maoi)石像而聞名於世,1995年,拉帕努伊國家公園(即復活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島上原住民據考察是來自西太平洋的島嶼,與南美洲原住民無任何血緣關係,島上居民自認為是「復活島人」,而且他們的歷史文化背景與智利完全不同。

復活島貧瘠而乾旱,島的中部是風沙橫行的沙漠,島上也絕少樹木,只有雜草,老鼠是該島唯一的野生動物。島上沒有河流,島民只能靠挖池塘蓄存雨水度日。

千尊面向海洋的巨大石像矗立的在面積只有117平方公里的島上,而石像小的重約2.5噸,大的重約90噸,有的石像還戴著沉重的石帽。一頂石帽小的重約2噸,大的重約4、50噸,生活原始的島民又如何搬運這些巨大的石頭。更神奇的是在離復活節島500米的海面上,有三座高達300米的小島,島的四周全是危崖絕壁,任何船隻都無法靠近,但這三座小島上也豎有大石像。

世界各地的人類學家、考古學發現在島上有9處採石場,採石場內那些堅硬如鋼的岩石像被切蛋糕似的任意割開,幾十萬立方米的岩石已被鑿成初步的模樣,許多成型半型的石像,四散的擺放著,似乎工作的人突然有要事離開,令人百思不解。


綠色小方塊是復活島,位於智利西方約3600到3700公里處。(維基百科)

智利復活島上所有的石像都面向大海,神態威嚴。(photos.com)

Ahu Vari Uri五個殘存的「毛伊」,破碎的比例很大。(photos.com)

Ahu Ko Te Riku,這是一個帶帽、有眼睛和眼珠的「毛伊」。(Getty images)

巨石像都額頭狹長,鼻樑高挺,眼窩深凹,嘴巴噘翹,大耳垂肩。(Getty images)

Ahu Tongariki有一排15個站立的「毛伊」,還有一個帶著帽子,背後為Rano Paraku火山丘。(Getty images)

復活島上的巨石像的分佈圖(維基百科)

最「動感」的莫雷諾冰川

莫雷諾冰川(Perito Moreno Glacier)位於阿根廷聖克魯斯省境內,大約在南緯52度附近,是世界上少數仍活著的冰川。

1988年之前,每四年才發生一次「崩潰」現象,現在因為南極因溫室效應氣溫驟然升高,莫雷諾冰川融解速度奇快,現在遊客卻只須等待20分鐘,就能拍到它霹靂啪啦、勢如山倒的「崩潰」照片。莫雷諾冰川長30公里以平均每年約700米的速度從安第斯山脈東坡向前擠壓,壓力使5公里寬的冰川盡頭不時出現冰塊坍塌的現象,碎冰加上融雪水造就了阿根廷湖(LagoArgentino)。

適宜造訪莫雷諾冰川的季節,大約是每年11月至來年2月。目前莫雷諾冰川已被聯合國地理保護單位列為「全人類自然財富」。


(AFP)

(AFP)

(AFP/Getty Images)

(AFP)

(AFP/Getty Images)

(AFP)


衛星拍攝到的莫雷諾冰川。(AFP PHOTO)


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中壯觀的莫雷諾冰川。(AFP/Getty Images)

最磅礡壯觀的伊瓜蘇大瀑布

南美洲的伊瓜蘇瀑布(Iguazu Falls)位於巴西和阿根廷的交界處,與東非的維多利亞瀑布、美加邊境的尼加拉瓜瀑布為世界三大瀑布之一。它由巴阿兩國邊界上的伊瓜蘇河,從巴西高原上落入巴拉那峽谷而形成,是秘魯馬丘比丘(Machu Picchu)之外,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南美洲旅遊地點。

伊瓜蘇瀑布實為「U」字形瀑布群組成,瀑布群在夏天時有275個,冬天時可達300個左右,總寬度4千米,比尼加拉瓜瀑布寬4倍,落差由平均60公尺至最高82公尺,形成寬2.7公里的瀑簾,奔騰的浪花所掀起的水霧高達150米。

瀑布群中以被稱為「魔鬼之喉」的一段主瀑布最為壯觀,因該瀑布墜入深淵時,所發出的轟鳴聲,加上深淵內震耳欲聾的回聲,令人驚心動魄,故而得名。其他著名的瀑布還有聖馬丁的跳躍、亞當和夏娃、三劍客和兩姐妹等。


伊瓜蘇瀑布全景。(維基百科)

高空看伊瓜蘇瀑布。(維基百科)

聖馬丁的跳躍。(Photos.com)

主瀑布「魔鬼之喉」。(AFP)

聖馬丁島。(AFP)

巴西境內的伊瓜蘇瀑布。(AFP)

「魔鬼之喉」的壯觀景致。(AFP)

最原始的亞馬遜熱帶雨林


NASA所攝,黃線內的範圍為雨林範圍,黑線則是各國的邊界。(維基百科)

亞馬遜雨林(Amazon Rainforest)又稱亞馬遜河雨林,是位於南美洲亞馬遜盆地的熱帶雨林,佔地700萬平方公里。雨林橫越了八個國家:巴西(佔森林60%面積)、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蓋亞那及蘇利南,包括法屬蓋亞那。亞馬孫雨林佔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

目前亞馬孫雨林內有250萬種昆蟲、數以萬計的植物品種、及大約2,000種雀鳥及哺乳動物。而區內已有至少40,000種植物、3,000種魚類、1294種雀鳥、427種哺乳種物、427種兩棲動物、378種爬行動物被科學分類。


(AFP)

(Photos.com)

(維基百科)

(AFP)

(AFP)

失落之城─馬丘比丘印加古城


馬丘比丘位於現今的秘魯境內庫斯科西北130公里,整個遺址高聳在安地斯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維基百科)

馬丘比丘(Inca-MachuPicchu)意為「古老的山」,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位於現今的秘魯境內庫斯科西北130公里,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2350~2430米的安地斯山脊上(Andes),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它是保存完好至今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跡。

印加人認為不該從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從周圍尋找分散的石塊來建造城市。一些石頭建築連灰泥都沒有使用,完全靠精確的切割堆砌來完成,修成的牆上石塊間的縫隙還不到1毫米寬。

馬丘比丘由於獨特的位置、地質特點和發現時間較晚(1911年),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國最為人所熟悉的標誌。在1983年,馬丘比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

印加帝國(Inca)是11世紀至15世紀時,位於南美洲的古老帝國,其版圖大約是今日的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一帶。他們主要信仰太陽神,並自認為太陽神的後裔。故當地的遺跡多半和太陽有關,例如:太陽神廟(Temple of the Sun)、拴日石(Intihuatana–據說是印加人設計的天文學時鐘)、三窗神廟(Temple of the Three Windows)。

1983年,馬丘比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


印加古城(Photos.com)

太陽神廟。(Photos.com)

三窗神廟 (Temple of the Three Windows)。(Photos.com)

拴日石據說是印加人設計的天文學時鐘。(Photos.com)

城牆。(Photos.com)

台階。(Photos.com)

「失落的印加城市」馬丘比丘 (AFP/Getty Images)

遊客可乘坐巴士,沿著崎嶇的山路蜿蜒而上,參觀古城。(維基百科)

最熱情洋溢的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葡語:Rio de Janeiro)是僅次於聖保羅的巴西第二大城,曾是巴西首都,風景優美,每年吸引著大量遊客。

人口七百萬的里約熱內盧居民熱愛舞蹈、美酒、海灘、運動和陽光,整座城市都散發出熱情奔放的氣質。市內有世界上最有名的科巴卡巴納海灘(Praia de Copacabana),海岸沿線長達4.5公里,海水蔚藍,浪花雪白,沙灘潔淨鬆軟,加上終年氣溫適宜戲水,遊人絡繹不絕。

里約熱內盧屬於熱帶乾濕季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與雨季,乾季是12月到4月,雨季則為5月到11月,因受赤道低壓帶控制,雨量豐富,多為對流雨。人口方面,里約熱內盧的大部分人屬於葡萄牙人後裔,也有很多人是非洲人後裔,或葡萄牙人與黑人的混血。


巴西的聖保羅的Ipaneman海灘(維基百科)

高空看里約熱內盧。(Photos.com)

里約熱內盧夜景。(Photos.com)

柯巴卡巴納海灘。(Photos.com)

柯巴卡巴納海灘。(Photos.com)


里約熱內盧著名的耶穌基督像。(AFP PHOTO)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組圖:6/21-6/29一週趣味圖片選
組圖:泰州千年古剎一夜間燒光
組圖﹕苗必達市夏日街會 慶祝多元文化
組圖1﹕“韓流”吹金山 夏季呈繽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