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籠養小鳥”還會玩老鷹捉小雞嗎?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8月6日訊】(BBC中文網中國事務特約撰稿人江迅)那天晚上在北京朋友家,聽朋友四歲的女兒說:「媽,明天我不去上學了,好累啊。」

中國小孩課業繁重

才4歲的孩子會說累,不是放暑假嗎?怎麼還上學。朋友說,是上住地小區的早教嬰幼暑期班。開始,朋友夫婦看到女兒每天能學會10多個字,學會數數,還會背古詩,心中喜悅,但暑假過了20多天,發現女兒的脾氣變得厭倦而暴躁了,心裏不是滋味。

早教暑期班兩個月,孩子的圓週率要背到50位,每天學一句成語,要學唱兒歌、學講故事、學背古詩,英語開有口語和書面兩門課程,數學要求用漢語和英語數數,還有珠算心算和手指算。盛暑下,如此幼兒教育小學化,令父母漸漸產生這究竟是開發孩子潛能,還是摧殘孩子的疑問。

暑期快過去一半了。孩子們的暑假生活並不輕鬆。多少年前,當我們還是孩童的時候,暑假作業是薄薄的一本,現在各地市教委的統一暑假作業分成語文、數學和外語三本,三門課的習題總量,一般控制在二小時以內。但學校往往會另外佈置給每個學生每天一大疊抄寫、作文、數學和外語習題,讓每個孩子天天伏案四至五小時。這還不算家長父母的額外功課。

當代中國,千千萬萬的家長有一句共同的座右銘:「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正是迎閤家長這種「望子成龍」的心理,暑期各種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課程比比皆是。

「不讓孩子上暑期班,女兒整天坐在電腦前,在網上飼養寵物,與網友聊天一聊就是兩小時。」上海外甥女的女兒茵茵六歲了,茵茵的房間裡,大到電腦、電視機、電動汽車、電動公仔,小到掌上游戲機,可謂應有盡有。她三歲就會玩電腦、打手機,一個下午會呆坐著看電視。

上海一個朋友的兒子十一歲,讀初中一年級,戴深度眼鏡。暑假裡,他很少出門,也不找同學玩。他說,外面沒什麼好玩的,天這麼熱,誰願意出去啊。暑假裡,他竟然有一星期不出門,在家只幹一件事,即打遊戲,電腦、PS2、PSP,各種遊戲設備齊全。玩到餓了,就打電話叫外賣。自己家裏的電話號碼,他總是記不住,但肯德基、必勝客、麗華快餐、吉祥餛飩的電話號碼卻瞭如指掌。

被遺忘的傳統遊戲

如今,孩子們的遊戲隨著生活富裕、科技進步而變得時尚而「高級」了,從前那些跳皮筋、丟手絹、扔沙包、跳房子、踢毽子、捉迷藏、抽陀螺、寫王字、抓蘑菇、滾鐵環、老鷹捉小雞……那些幾代人玩過的遊戲,現在幾乎沒幾個孩子會玩了,傳統遊戲早被遺忘了。

父母會說,現在的孩子就得從小開發智力,不是說跳房子、老鷹捉小雞不能玩,但玩過去那些遊戲長大,智力能高嗎?其實,社會經濟文化在發展,孩子的遊戲會變化,這是必然趨勢,不過,電腦遊戲、電子遊戲等現代遊戲,都是單個玩,接觸的又都是虛擬世界,遠離現實。

而一根皮筋,幾個人就能花樣翻新,放學後一連跳一個傍晚,這是當年街頭巷尾四處可見的景象。

記得過去有人說,跳皮筋的女孩最漂亮。跳皮筋非常律動,能鍛鍊彈跳力,活動身體各部位,加快呼吸與血液循環,提高整體機能。扔沙包由多人分組玩,各組在互相傳遞、防守和進攻時,需要協作配合方能取勝,沙包在一接一傳時鍛鍊了手臂,躲避沙包時,要搶時間、跑速度,強化大腦的反應能力。跳房子、老鷹捉小雞,這些老遊戲,需要幾個孩子一起玩,有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既活動了身子,緩解學業壓力,又體會如何攜手合作,懂得什麼是集體精神。現代遊戲和傳統遊戲各有優勢,動靜結合,可以互補,任憑傳統遊戲消失,損失的還是孩子。

別把小孩培育成「籠養小鳥」,大人們應該幫孩子找回那些被「遺忘」的遊戲。今天的孩子需要一個活潑的童年,需要一個快樂的暑假。為孩子尋找快樂,是全社會每個部門、每個群體、每個個人的責任和使命。其實,今天的大人們倘能回到從前,再次體驗兒時的遊戲,重現單純無憂的稚嫩童年,無疑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難怪兩個月前,上海一家創意派對網站在網友中發起萬人簽名活動,為在每年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創設的「成人兒童節」拉票。

當下,童趣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中,越來越流行,而童真式的生活也成了一種時尚。有網友倡議,在「成人兒童節」這一天,所有上班族可以回到童年時代,卸下成人世界的面具,令人人沒有身份差異和地位懸殊,沒有煩惱,沒有壓力,過一天「孩童」日子。

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提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透視中國:洗腳、足浴成為新社交方式
透視中國:時尚勁吹超短風
透視中國:銀行排長龍
透視中國:和諧社會中的另類孤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