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還有很長的路

司金

標籤:

【大紀元9月3日訊】在當今的中國,各類言說紛繁蕪雜,針對各類社會現象的經濟學剖析也異彩紛呈;然而其中不乏情緒類觀點,既缺乏足夠的事實支撐,也缺乏嚴密的邏輯論證。此類文章的後果往往是混淆視聽誤導民眾。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具有學術視野與理論深度的文章觀點就尤為可貴。
中國是否真的已經崛起?

前一段時間,中央電視台播發了紀錄片《大國崛起》,引來一片熱議。這幾天,筆者去北京的西單圖書大廈、第三極書店和中關村圖書大廈看了看,有關中國已經崛起的圖書非常多。作者多是主流的專家學者,在作者介紹一欄,無一不是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博士生導師、某某學科帶頭人等等耀眼的頭銜。他們的論據無非是中國的GDP世界第四、外貿總額世界第三、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一百多種產品橫掃全球,等等。有些人還振振有辭地說中國的購買力早已超過日本,逼近美國。另外,在網絡上和報刊上,中國崛起、中國已經是大國強國的文字也頗為流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一點是有目共睹的。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媒體和學者不管出於何種動機提出的「中國崛起論」、「中國崩潰論」和「中國威脅論」,都不約而同地可以說明一個問題,即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開始對世界和國際政治經濟體系產生影響。

但事實上,中國的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離真正的崛起還很遠。我們仍沒有任何理由讓自己沾沾自喜。例如GDP總值的提高並不等於國家實力的全面增強,出口一億件襯衣的國家與出口一百架噴氣客機的國家並不可同日而語。

很多人認為「崛起」就是經濟上有力量,這是失之偏頗的。「崛起」,不但包括經濟上有力量,還包括政治上有力量,甚至更包括文化上有力量。

中國內地的大城市,有多少跨國公司的總部?有多少世界知名的品牌?世界五百強企業的總部大約分佈在全世界二十多個城市,中國內地有幾個?全球那麼多的跨國企業,總部設在中國內地城市的有沒有?現在一些城市,對外說引進了多少世界五百強企業,實際上,引來的只不過是一兩條生產線而已,人家的全球經營關係體系不在你這裡,總部不在你這裡。

僅僅看高樓大廈,北京上海與倫敦、巴黎、紐約、柏林幾乎沒有什麼差別。如果到中國西部的農村看看,你就會發現,還有九億多農民仍然使用著四千年前老祖宗發明的鐮刀和鋤頭在耕種。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國,農民僅僅佔全國總人口的2.5%,而且農業生產全部實現機械化和電子化。

另外,中國的網絡普及率、汽車普及率、貧困人口數量、文盲和半文盲人口數量、高等教育人口普及率等等諸多指標,與發達國家相比,都不在一個檔次上。比如:世界平均每萬人聯網主機為六三點一○台,芬蘭為九九六點一台,美國為九七五點九四台,中國僅零點一六台,不及芬蘭、美國萬分之二。

不容樂觀的現實

中國全球競爭力下降。二○○六年二月,中科院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發佈了《中國現代化報告二○○六》。這份報告指出,中國等六十一個國家仍屬於欠發達國家,中國的綜合現代化水平指數為三十三點,排世界一○八個國家的第六十二位。

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二○○五至二○○六年全球競爭力表示,在全球競爭力大排名中,中國列第四十九位,較二○○四年下降了三位。另一份權威的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研究院發佈的二○○五年IMD全球競爭力排名中,中國在全球六○個經濟體排名中從二○○四年的二十四位降至三十一位。

中國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約為一百年,趕上發達國家約需一百年。

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科技創新研究和開發投入佔GTP的比重一般都在2%以上,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率多在70%以上,而對外技術的依存度均在30%。

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嚴重依賴資金的高投入、能源和資源的高消耗、環境和生態的損害、對廉價勞動力的盤剝。目前中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50%以上,設備投資60%以上靠進口,科技進步貢獻率只有39%左右。

世界大公司紛紛在中國設廠,中國已被稱為「世界工廠」,中國不能依此沾沾自喜。就像「寶馬」、「奔馳」汽車在中國生產,但整套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並未讓你掌握。中國不得不將每部國產手機售價的20%、計算機售價的30%、數控機床售價的20%-40%拿出來,向國外支付專利費。

科技教育有待奮起直追

在二○○○到二○○二這三年間,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六所全國最強的學校在《自然》和《科學》雜誌上總共發表了二十七篇論文,僅及哈佛大學的6%,劍橋大學的15%,東京大學的20%。考慮到這六所大學的規模(師生人數)都至少在哈佛大學的兩倍以上,因此可以說,一所哈佛大學的科學產出相當於大約二百所中國一流大學。這就是中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當前,中國科技發展實力仍然不強,創新能力低下,許多重要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外國人手裡。

《中國青年報》二○○七年四月九日報道了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所發佈的「世界一流大學競爭力排行榜」,排名前十位的分別是:哈佛大學、德克薩斯大學、華盛頓大學、斯坦福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京大學、密歇根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其中,除了日本的東京大學之外,其餘九所全部來自美國。這十所大學是從參與評選的一二○七所大學中產生的,它們代表著世界大學的頂尖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排名世界前一百名的大學中,竟無一所中國的大學;在全球高校四百強中,中國大陸僅有八所大學上榜,分別是北京大學(一九二位)、清華大學(一九六位)、浙江大學(二四八位)、上海交通大學(二五二位)、復旦大學(二五七位)、南京大學(二七一位)、中國科技大學(二七三位)和吉林大學(三八二位)。

一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表明,中國達到公民科學素質標準的人口比例不到2%,而美國已達17%。據近期一項同日本、美國、歐盟十五國的比較調查,中國公眾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瞭解程度均為倒數第一,主要原因是普及教育不夠。中國十五歲及以上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為4.6%,而世界平均水平為12.6%,發展中國家平均為6.5%,發達國家平均為28.1%,轉型國家為13.9%,中國比發達國家滯後約五十年。

研究發現,一個國家通常建國二十年就能獲得諾貝爾獎,可是中國建國已經五十多年了,不但沒有人獲獎,連獲獎的苗頭都看不到。而美國一間加州大學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有四十五人!

對外貿易的差距

中國人均外貿額一千多美元,大大低於世界人均二千四百多美元的水平。與其他貿易強國相比,中國還有明顯差距:第一,貿易增長方式相對粗放,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第二,核心競爭力不強,缺乏自有品牌和營銷網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還比較少。第三,出口產品層次偏低,不少產品仍處於國際分工價值鏈的低端環節,附加值不高。第四,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綜合實力強、能夠深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企業。中國要成為貿易強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根據統計資料,在世界市場上,中國低技術勞動密集型產品佔了11%,如溫州鞋、紡織品、打火機等,而高技術產品只佔2%-3%。自主創新能力低下已成中國追趕世界先進的一大障礙。

中國人口佔世界20%,但經濟總量只佔全球的5%,而美國為25%,歐洲為20%,中國經濟總量只相當於美國的七分之一,日本的三分之一,按人均計算中國排在世界第一百位之後,仍屬於人均收入較低的發展中國家,還遠沒有躋身於富國的行列。

中國外貿規模雖然已經超過一萬七千多億美元,但人均只有一千多美元,而美國人均是八四二七美元,日本人均是七一三六美元,德國人均是七九二○美元。中國是世界農產品第一生產大國,但農產品出口佔世界貿易的比重不到3.3%,而美國卻達到11.3%。

工業化尚未完成

美國人口不足世界的二十五分之一,而石油、天然氣、煤炭的消費量卻超過了世界總消費量的四分之一。美國現在年人均石油消費量為三點一七噸,名列世界第一,是世界人均消費水平的五點四倍。日本人均鋼消費量接近世界人均消費量的五倍,德國、美國分別為三點七倍和三點二倍。

從累計消費總量來看,二十世紀美國消費了三五○億噸石油、七十三億噸鋼、一點四億噸銅和二億噸鋁。日本在一九四五年-二○○○年的五十五年間,消費三八五億噸石油、二十八億噸鋼、四千多萬噸銅和六千多萬噸鋁。

迄今為止,中國累計消費石油四十多億噸、鋼二十八億噸、銅三千萬噸和鋁五千多萬噸。中國工業化的任務尚未完成。

二○○六年,中國GDP達到二十一萬億元人民幣,居世界第四位;然而,用十三億人口的基數一平均,人均GDP居世界第一○八位,僅僅與非洲的窮國和亞洲的烏克蘭是同一個水平線。中國的人均GDP僅僅是一千多美元,相比歐美的四萬多美元,差距不言而喻。中國的人均GDP達到美國和歐洲的水平線,豈止是幾個中國經濟學家出幾本書就能解決的?

中國還有九億三千萬農民在用原始的工具耕種,從這個角度說,中國也遠遠沒有完成工業化。而中國農民的收入水平,中國的城鄉差別有目共睹,這裡不再贅述。

要保持清醒頭腦

中國在世界上曾經是領先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國家!

中國要成為發達國家並自立於世界強國之林,必須提高綜合經濟水平、實現全面現代化和增強綜合國力,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有著沉痛的教訓。據荷蘭經濟史專家麥迪遜在《世界經濟二百年回顧》一書中統計,一八二○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佔世界GDP的28.7%,大大高於英國GDP所佔5.2%和日本GDP所佔3.1%的份額。據美國史學家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提供的數字,一八三○年中國製造業產量佔世界製造業生產量的29.8%,略低於整個歐洲所佔34.2%,但大大高於英國和日本分別所佔9.5%和2.8%的份額。

因此,清朝統治者乃自恃「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和抱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陳舊觀念,自閉於世界之外,中國科學技術和軍事實力越來越落後。一八四○年鴉片戰爭後的百年內,中國多次遭受西方列強的侵略、掠奪和破壞,終於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到了一九四九年,中國GDP的總量不到世界總量的1%。

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客觀評價中國的經濟現代化水平,在外界異乎尋常的讚譽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仍需幾代乃至十幾代中華兒女前赴後繼地艱苦奮鬥!

轉自《爭鳴》2007年9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金門金城鎮晚間一千五百戶因饋線跳脫停電
金門縣府開辦端節包船六月十五日台中港啟航
傳金鼎期經解散 金鼎證:營運一切正常
金門縣府將辦秋節包船  輸運返鄉團圓鄉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