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祭先師共享和諧 中國祭孔有口無心

--從於丹紅遍日本看于丹《論語》心得

張崇川

人氣 6
標籤: , ,

【大紀元1月9日訊】07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58週年。原本對這個日子並沒有甚麼特別印象,但碰巧一位朋友從中國帶來了一本暢銷書,書名叫做「于丹《論語》心得」,隨手翻了幾頁,卻翻出了對今日中國祭孔熱的一番新認識。

對於于丹其人,原本只聽說她在中國央視「百家講壇」連講七天《論語》心得,從此一舉成名,紅遍天下。後來又聽說她「紅」到日本來了,並被日本人尊稱為「女孔子」。《國際先驅導報》在7月28日報導說: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感嘆傳統文化日益消失的時候,有兩條新聞格外讓人提神:一是《論語心得》熱銷,二是學者于丹被捧為「女孔子」而紅遍日本,她在京都舉行的世界孔子學院論壇演講時,場下鴉雀無聲,掉根針都能聽見。而《光明日報》在8月2日的報導更言簡意賅:(日本)5家出版社爭搶《論語心得》的日文版權,不僅是普通民眾,許多政治家也想借這本書分析未來中國的走向。

當然,上述報導立即遭到知情者的「更正」:所謂「于丹紅遍日本」僅是中國記者「妙筆生花」,純屬「子虛烏有」。靠孔子《論語》成名發財的于丹,在日本鬧了個讓「友邦驚詫」的笑話。但是,透過于丹的名利與笑話,卻使人能夠對今日中國的「孔子熱」多上一份審視與思考。

中國官方復活祭孔大典

9月28日,中國各地同時舉行了規模不等的祭孔大典。官方擬定的共同祭孔主題是:「同祭先師,共享和諧」

9月28日,2007年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舉行。據新華社報導:曲阜孔廟前的神道路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列成了長長的隊伍,緩緩向孔廟行進,每人都佩帶黃色魯錦,面色持重,目光虔誠。

9月28日,中國最北端的孔廟–哈爾濱文廟舉行了1949年以來首次大型古典祭孔活動。活動內容包括敬獻來自山東曲阜孔子故里的聖土、聖水﹔表演中國古典式祭孔專用歌舞樂–八佾舞表演等。

9月28日,昔日「蠻荒之地」的新疆也在烏魯木齊舉行了祭孔大典暨孔子文化藝術節,活動包括:祭孔大典(公祭、家祭)、孔子文化高峰論壇、認識孔子專題講座、萬人簽名活動等等。這是新疆第一次舉辦祭孔活動。
中國官方的祭孔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即孔子死後的第二年,魯哀公將孔子故宅闢為壽堂祭祀孔子,首開祭孔先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各州府縣頓時無處無孔廟。唐玄宗於公元739年封孔子為「文宣王」,祭孔規格開始升級,宋代、明代已達到帝王規格,迄至清代,祭孔更成為「國之大典」,達到了頂峰。

孔子在近代顯然走的是霉運,新文化運動時被「砸爛孔家店」,到了文革,更是落得個「毀屍滅跡」的下場。但1986年,沉寂了半個多世紀的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子故里游」的開幕式上得以重現。孔子時來運轉,到了21世紀的今日中國,更發展成無處不祭孔的盛況。

于丹教授拯救了孔子

孔子再現輝煌,也造就了于丹這一類吃孔子飯的「超男超女」。于丹靠講《論語》心得,讓孔子和「孔方兄」結成了一對紅,「心得」編輯出版,更是賣得「天昏地暗」。于丹享譽南北,那些提供舞臺的、麼喝炒作的、點票子數錢的,一個個也都賺得個腦滿腸肥。

「于丹《論語》心得」究竟產生了多大的轟動效應?2006年12月1日《北京晚報》在題為《「小妮子」為大眾找回孔子》的報導中寫道:「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于丹教授創造了書業史上的一個奇蹟。連續9個小時簽售《論語心得》12600本,中關村圖書大廈當日售出14000本。幾大書店的銷售排行榜上,該書繼續忝列榜首。北京圖書大廈買書的人絡繹不絕。……于丹激活了《論語》,《論語》成就了于丹。」
《北京晚報》的這則報導究竟有多少水分?首先,報導的標題是《「小妮子」為大眾找回孔子》,「小妮子」三個字可真夠親切!于丹1965年出生,怎麼著也是40好幾的人了,用這樣的詞語難道就不怕肉麻了被她找回的孔子?其次,14000人排隊等候9小時,為的就是要買到一本作者親筆簽售的「于丹《論語》心得」。這在今日中國,真有這種可能嗎?對如此售書盛況的描述,怎麼看都和「于丹紅遍日本」那樣的國際玩笑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能不使人頓生疑神疑鬼之惑。

報導還讚曰:于丹激活了《論語》,《論語》成就了于丹。何不乾脆就寫成「于丹教授拯救了孔子」,也許更能起到「王婆賣瓜」的廣告效果。

于丹歪侃孔子諂媚和諧

于丹有許多頭銜和職務,既是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又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央電視臺研究處客座研究員、中廣學會法制節目委員會常務評委,甚至還是澳大利亞新聞集團的首席顧問。這麼多的頭銜,要說于丹是個具有官方背景的娛樂傳媒界人士,有人信﹔要說她是一個專心做學問的「國學專家」,恐怕沒多少人敢信。

翻開中華書局2007年3月北京第18次印刷的「于丹《論語》心得」第9頁,于丹談了對「子貢問政」這一經典對話的「心得」。原文是: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于丹對「足食,足兵,民信」的解釋是:第一,國家機器要強大,必須得有足夠的兵力做保障。第二,要有足夠的糧食,老百姓能夠豐衣足食。第三,老百姓要對國家有信仰。

嘿嘿,好一個「老百姓要對國家有信仰」。任何一位中學語文老師都知道,「民信」,是指國家必須取信於民。孔子的意思是,如果一個政府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那就得垮臺。于丹居然敢將「國家必須取信於民」篡改成「老百姓要對國家有信仰」,如此無恥無畏,「于丹《論語》心得」究竟是甚麼貨色,已經無須贅言。難怪有評論指出,于丹犯的是一個「政治正確」的常識性錯誤,但她是明知故犯,以歪侃孔子來向「共享和諧」的政治口號獻媚。

今年中國流行祭孔大典,官方擬定的共同主題是:「同祭先師,共享和諧」。但這裡的「同祭先師」,與于丹的歪侃《論語》一樣,只是個幌子,而那個「共享和諧」則和「于丹紅遍日本」一樣,也只是個笑話。如果對「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都可以任意歪侃、誤導眾生,那祭孔的大典也可以休矣。

轉自新華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獲好評 眾明星將參加首映
「學術超女」于丹竄紅大陸  引學術論戰
于丹:用自己的體溫 感受論語的溫度
大陸掀起國學熱  作者扺台分享歷史經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