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一甲子不凋零的「野玫瑰」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秦川劍橋市報導)哈佛大學訪問學者魏朝勇教授10月6日在哈佛燕京圖書館以四十年代轟動一時的陳銓先生的劇作「野玫瑰」為例,分析民國時期「戰國策」派文學作品的特點,對民族主義的認識以及其現今社會意義。

戰國策派是1940年,因林同濟、陳銓、雷海宗、沈從文及賀麟等人在昆明創辦「戰國策」半月刊而得名的。他們的創作宗旨如同「戰國策」第2期所稱,「本社同仁,鑒於國勢危殆,非提倡及研討戰國時代之大政治無以自存自強」,「抱定非紅非白,民族至上,國家至上之旨」,「此中一切政治及其它文藝哲學作品,要不離此旨」。

「野玫瑰」一劇即是基於這樣的創作宗旨的藝術產物,親情及愛情退位於民族矛盾,身為漢奸的丈夫的最大對手是自己當國民黨間諜的妻子,而妻子幫助的卻是被日本人追捕的共產黨人。此劇在當時轟動一時,許多國共兩黨的要員都觀看了該劇,此劇還獲得了194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頒發的年度學術獎三等獎。

「野玫瑰」雖然得獎,但是因為反映了當時國共兩黨對意識形態領域的爭奪,身為文人的陳銓也因而被捲入殘酷的政治鬥爭中,他受到左翼文人的猛烈批判,「糖衣毒藥」「炮製漢奸理論」等大帽子不期而至,一直壓在他身上,甚至到他去世以後。

陳銓國學深厚,兼精英、德文學及哲學,曾赴美、德留學,回國後先後在武漢大學及清華大學任教,49年以前著作甚豐,包括多種文學評論、小說、劇本等。然而,49年以後,陳銓基本上從藝術界及文學界消失了。57年,他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南京大學外文系資料室管理圖書。

在蔡登山先生所寫「被遺忘的陳銓」一文中,這樣描述了這位曾對文藝界產生巨大影響的學者最後的日子,「文革期間,六十多歲的陳銓,天還沒亮就要拖著有嚴重哮喘病的身體,去打掃樓道的所有廁所,冬天裡還要掃除樓前的積雪,然後再到學校準時上班,那時的上班,也就是無休止的政治學習或思想檢查。人們在陳銓的胸前掛上黑牌,終日不准拿下,這給老弱病殘的身體帶來致命的打擊。1969年1月31日,一個寒冷的冬日,陳銓這位尼采學說的中國門徒,終於支撐不住,頹然倒下,走完他六十六年曲折豐富的人生經歷。」

陳銓就這樣淒涼地離開了,即便今天,在大陸深入研究陳銓的思想及文學作品亦需承受相當的壓力,然而,即便歷經塗炭、塵封,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當今天人們重溫陳銓的著作時,他深邃的思想依舊激發人們對現實問題更理性的思考。他的才華也在海內外一直被一些慧眼獨具的人們珍愛,據王德威教授講,哈佛大學著名教授趙如蘭女士曾經以「野玫瑰」中的對白,作為哈佛大學中文課的教材。◇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夏女士:《升起的蓮》讓我留下了眼淚
大陸作家齊聚台灣  自由廣場朗悲歌
世界民謠(16)野玫瑰
英國名記者:我見證六四天安門大屠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