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訓練迥異 旅外各顯神通

標籤:

【大紀元12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又嘉/台中報導〕究竟是有30名台灣小將前往追夢的大聯盟,還是球風與我們相似的日本職棒適合台灣球員,其實並沒有定論,畢竟每個球員條件都不相同,得仔細評估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環境。

近年不少台灣球員旅日,但幾乎都鎩羽而歸,不僅球技退步,還帶了一身傷,反觀旅美小將們,即使返國身手也不至於退化太多,因此旅美潮成為主流。

美重質 首重自我管理

要仔細區分,其實正好是「重質」與「重量」的差別,有5年旅美經驗的鄭錡鴻說:「在美國,他希望你知道自己在練什麼,寧可你專心練投30顆球,也不要你疲勞地投100顆,到最後不知道自己在投什麼。」強調「質精」,正是美式訓練的奧義所在。

日重量 要求超越極限

而日本一向強調「精神力」,也就是要球員超越體能極限,在日本待了7年的吳承達回憶起高中時代,從報到的那天開始,每天都是可怕的跑步訓練。每天花在練跑、練打、練守的時間,遠超過他的想像,以「量多」取勝的日本職棒,也靠這一套磨出不少巨星。

旅日多吃不消 負傷鎩羽

但包括林英傑、吳偲佑等好手,到那裡卻適應困難,並不是因為偷懶或不努力,而是因為身體跟不上這麼龐大的訓練量,畢竟身體要負擔比原先更長、更重的訓練,就需要更多的休息,但長期下來沒有得到休息,這些訓練都化成疲勞,最終就只有受傷。

包括蕭一傑、陽仲壽、林威助這幾名近年來比較有發展的球員,都是高中時代就在日本求學,對這樣的訓練量早就習以為常。

被改投球姿勢,也是赴日打球另一個常見特色。今年被巨人釋出的「猴子」姜建銘,也是被要求改動作,因為教練認為他原本的投球姿勢會比較出力。但猴子說:「其實不會啊,我因為不適應,有偷偷改回原本動作,但被教練發現後又被改回來,結果改來改去,我都搞混了。」

旅美若不自律 想出頭難

不過,日式訓練固然令人吃不消,美式訓練卻也強調自主,如果自我管理能力不夠,也難在人才濟濟的小聯盟闖出成績,美、日孰優,還是得看個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30尋「美」夢 不嫌晚
留林益全 牛打算砸重金
選秀補強 熊想先治偏「投」痛
獅隊釋出高龍偉等5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