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開放國銀間接 挑戰才開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十二日電)金融業盼望多年的登陸大門終於敞開!台灣行政院今天宣布,開放國銀間接投資中國大陸銀行,不過金融業登陸卻不像好酒可越醇越香,在錯失卡位良機的劣勢下,國內金融業者的登陸行,仍有重重挑戰。

總統大選前,兩岸經貿今天再釋利多,繼上週「大赦台商」後,今天行政院祭出開放間接投資陸銀,限制多年的國銀登陸政策大轉彎,業者拍手叫好背後,卻多了幾分無奈,錯失提早卡位的開放時機外,鬆綁僅限間接投資,大餅只有在香港擁有子行的富邦金等少數業者吃的到,部分業者只能大嘆「有開放總比沒開放好」。

行政院會上午通過金管會、大陸委員會、中央銀行、經濟部提報的「開放海外子銀行投資大陸地區銀行暨開放OBU、海外分支機構辦理兩岸金融業務範圍案」,開放海外子銀行投資中國大陸地區銀行。

國內金融服務業面臨紅海競爭,銀行家數過多、經營模式太類似,導致國銀獲利能力不佳,擴大市場成業者突破瓶頸的方式,在政策限制下為服務台商,國銀近年積極在越南成立分行,但最終仍希望能突破中國大陸這道門,搶攻有13億人口的市場。

國銀間接參股陸銀,挑戰才真正開始。如因應WTO中國大陸已開放金融業,不過對單一外資入股陸銀仍有20%上限,在此限制下,國銀就算成功入股也只能當投資者角色,並非主導者。

再者,國際大型金融機構如花旗、匯豐、渣打、美國銀行等早已陸續登陸,入股陸銀或成立分行,大型、影響力大的陸銀早有「對象」,尚未取得外資合作的陸銀,不少為二線的城市銀行,國銀間接登陸鳴槍起跑,要參股哪一家陸銀,該銀行資產品質夠不夠好,將是國銀大陸行成功與否關鍵。

根據標準普爾今年二月底的報告,受到中國大陸宏觀調控影響,中國大陸的銀行今年恐面臨沈重的高逾放比壓力,信用風險不小於美國次級房貸危機。

標準普爾在「中資銀行所面臨的國內信用風險甚於次級房貸威脅」報告中指出,中國大陸銀行競爭加劇,信用風險為一大風險,加上政府宏觀調控緊縮貸款,中資銀行面臨逾放比惡化壓力。

而「同文、同種」被視為國銀登陸的一大利基,加上國內近年積極發展消費性金融業務、財富管理,不少金融人才已被中國大陸金融機構高薪挖腳,如今國銀間接登陸大門敞開,國內經驗豐富的金融人才成為業者登陸的一大武器。

不過台灣金融業者可能未如預期般擅長消金業務,即便有同文同種優勢,在近年雙卡風暴衝擊下,國銀曾引以為傲的「台灣金融經驗」優勢恐受損。受三年前雙卡風暴衝擊,本國銀行稅前盈餘從新台幣1554億元高峰,2005年腰斬至786億元,2006年更出現74億元虧損,去年才慢慢恢復元氣,稅前盈餘回到388億元。

業界人士直指,由近年國銀交出的成績單,金融機構都不見得瞭解台灣客戶,「夠瞭解怎麼還會賠錢」?就算中國大陸有13億人口,擁有龐大客戶群,但看的到卻不代表吃的到。

金管會要把台灣打造成「亞洲金融中心」,政策鬆綁為必要的第一步,讓國內金融業者有更寬廣的機會,大餅誰吃的到,就考驗業者各自能耐,政策鬆綁後,下一步才有機會吸引資金回流、外資來台,使亞洲金融中心目標不至淪為空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