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奎德:恭賀台灣 恭賀民主

陳奎德

標籤: ,

【大紀元3月25日訊】台灣大選,塵埃落定。在野的國民黨馬英九先生當選總統。台灣成功完成了民主轉型後第四次總統直選,同時,實現了第二次政黨輪換。台灣的政黨政治,已然成形。此次選舉的理性平和,超出輿論預料,值得為台灣人浮一大白。

從宏觀歷史的角度看,台灣這次選舉,驚人地呈現了可持續的穩定的新興民主政體發展的一般邏輯:

第一波真正選舉(1996),原威權統治政黨餘威猶存,影響仍大,因而贏得選舉。既然原主宰性政黨沒有立即下台,社會避免了即刻的急劇震盪,為漸進轉型贏得了時間與空間。

第二波(2000,2004),在黨禁報禁開放且已運作了充分時間之後,在野的反對黨迅速壯大,原執政者的歷史黑幕與傷疤被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威權老黨名聲掃地,終被取代,為其專制的歷史付出代價。

第三波(2008),原在野黨上台後,擅長的街頭政治和競選方略頓無用武之地,已變身為執政黨的原在野黨,尚未完成從「反對」到「建設」的角色轉換。對於執政,政治準備不足,管理經驗不足,人才儲備不足。掌權後,權力的腐化與傲慢,導致人性弱點呈現,政績乏善可陳,民情思變,故被原執政老黨取代。

老話說:事不過三。台灣民主經此三波歷練,已長大成人。台灣民主轉型的故事,是可以寫入世界政治史教科書的典型案例。

在這次台灣選舉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者有二:

族群分裂,藍綠仇恨,比較過去二十年,已經有所弱化。雙方的國族認同,已逐漸接近。台灣民眾的基本權利與福祉,在雙方激烈競爭的邏輯驅迫下,被奉上高位。

選戰中出現的雙方對於對手的人身攻擊、抹黑戰術甚至敏感時間出現的司法案件,對選情已不構成顛覆性影響。台灣選民對選戰的戲劇性震盪,開始具備了心理免疫力,心態漸趨正常與成熟。

雖然仍有不少缺陷,但是,放眼全球的以華人為主體的社會: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乃至新加坡,不容置疑,台灣的民主發展獨領風騷,走在最前列。

台灣作為華人社會民主試驗的示範,早已超出一島範圍之外,其活生生的制度衝擊力,直指對岸的那一片廣袤大陸。

若再有誰說,基於國情與文化,華人圈不可能搞民主,那麼,請看看臺灣。若再有誰說,列寧主義式政黨,不可能脫胎換骨轉變為現代政黨,那麼,請看看臺灣。

國民黨原本企圖對人民訓政,「訓」好之後,再行憲政。然而,單向「訓」人民的結果,只是使自己越訓越威權,人民越訓越民粹。然而,當後來國民黨在內外夾擊下,不得已開啟憲政之路後,出乎意料,結果,整個社會開始自我訓政,朝野雙方相互訓政。在憲政實施過程中,一步一步,訓出了民主,訓出了法治,訓出了自由,訓出了人權,訓出了一個文明社會。

如果用民主、自由、法治這三根普世標桿來衡量這四個華人社會,目前,台灣以其民主、自由領先,香港以其自由、法治自豪,新加坡以其法制自詡,中國大陸呢?三項均輸,除了在社會和經濟領域比毛時代多了幾分有限的自由之外,余皆愧對世人,可謂長路漫漫。

選舉結束,我們注意到,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先生所表現出的政治家風範,他承擔敗選責任,聲明:「這是我個人的挫折,不是台灣主體性的倒退,是民主的結果,不是民主的失敗。…… 我們選舉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就是祖先留下來的民主火種不能熄滅,我們要轉希望為動力,守護台灣的民主。」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當選總統馬英九先生宣告:「執政之後的國民黨,會從感恩出發,從謙卑做起,我們會努力的傾聽人們的心聲。」對於府院同黨的總統超級大權而言,人所共知,「謙卑」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馬先生自己亦說:「絕對權力易滋絕對腐敗」。因此,人們必須察其言,觀其行,制衡其權力運作。

我們銘記在心的是,十八年來,年年歲歲,馬先生為六四殉難者默哀。台灣同胞、大陸同胞、全世界都看到了馬先生的這一動人姿態。人們拭目以待的是:這一儀式將持續還是終結?答案在不久後即可揭曉了

要言之,對從政的馬英九而言,今天是他政治生涯的頂峰。執政後,他必須做好準備——從頂峰下滑。倘若謹記謙卑,謹記責任,謹記承諾,謹記六四,將會使這一過程緩慢一些,和平一些。

記得十六年前,筆者在訪台後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漫長的中國歷史上,恐怕任何想像力豐富的智者都不可能預料到一個遠離中國大陸的邊陲小島——台灣,會對中國人的整體的生存方式,會對廣袤的中國大陸產生重大而他深遠的影響。 但是,這種可能性在今天出現了。是謂『台灣奇蹟』。」

2008年的今天,我們期待的這一奇蹟變得更加顯豁,謹以此恭賀當選的馬英九先生和蕭萬長先生。@

──原載《觀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大選利多刺激房市 學者:賣屋好時機
台國防部:大選平順 無須宣示效忠新總統
選後兩岸關係依然充滿挑戰
華府智庫連續兩週接力討論台灣總統大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