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廟群:吳哥窟

人類七大遺跡:吳哥窟(Angkor Wa t)

德遊善 / 圖片:Getty Images

人氣 697

高棉(柬埔寨)的吳哥窟名列人類七大遺蹟,吳哥窟(Angkor Wat)中的Wat即高棉語「寺廟」的意思,所以又稱吳哥寺。位於高棉西北方暹粒市(Siem Reap)北的吳哥窟,是吳哥古蹟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廟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群。


吳哥窟鳥瞰 (維基百科)

中國古籍稱其為祿勿、桑香佛捨。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周達觀出使真臘一年,時為陀羅跋摩三世(Indravarman III),回國後以遊記形式創作了《真臘風土記》。1819年法國將《真臘風土記》譯成法文。其後,1860年收集動植物標本的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Henryi Mouhot)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使吳哥窟重見天日。埋沒於荒煙蔓草四百多年,幾乎被子孫遺忘的建築瑰寶,終於又現光采。

小吳哥的建造

吳哥窟佔地約二○八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物。1992年聯合國將吳哥古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後吳哥窟成為高棉旅遊勝地。十二世紀時的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Indravarman II)希望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約三十七年建成。整座建築完全以一塊塊大石疊砌而成,未用任何黏合劑,也未用任何釘子樑柱,充分展示出古人的建築巧思。


高棉的吳哥窟名列人類七大遺跡

於1113年即位的蘇耶跋摩二世,建立吳哥窟是為了供奉興都教的毗濕奴神。由於此神的代表方向是西方,所以吳哥窟是吳哥古蹟裡少數大門朝西的建築,而西方又代表死亡,高棉人也把吳哥窟稱為葬廟。

吳哥窟是依據興都教的世界觀而建,據說世界的中心是一座位於大海之中的須彌山,是眾神仙居住的地方。而須彌山的周圍有四山嶽和四大洲,日與月在山腰間運行;高山被七重山、七重海一層層地圍繞;最外一層就是世界的邊緣。這裡指的便是環繞著主殿而建的重重迴廊和護城河了。


高棉的吳哥窟名列人類七大遺跡

大吳哥的興建


巴戎寺外牆著名的「微笑高棉」塑像 (維基百科)

蘇耶跋摩二世去逝後,吳哥王國陷入內亂,接著外敵占婆人入侵。當時還是王子的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驅逐占婆人,於1181年登基為王,在位三十餘年間帝國達至頂盛。

他繼位後,在首都大興土木重建吳哥城(Angkor Thom)。鑑於被外族入侵的慘痛經驗,闍耶跋摩七世將吳哥城城牆築得特別高又厚實,城外建護城河。如今,雖然宮殿已經坍塌,城中心的巴戎廟(Bayon)的五十四個佛塔卻依然完好,廟中記載他自己的豐功偉業, 五十四座塔代表五十四個省;每面牆上都雕刻著以以闍耶跋摩七世面孔為藍本微笑像,這就是「微笑高棉」的由來。

寺廟牆上浮雕不只展現闍耶跋摩七世與占城戰鬥的壯闊場面,也有描繪市井小民的生活場景。而因為闍耶跋摩七世篤信佛教,吳哥地區信仰開始由印度教轉變為佛教,在巴戎寺中也可以看到印度教與佛教並存的特殊風格。


遠瞧巴戎寺 (維基百科)

巴戎寺外觀 (維基百科)

暹羅入侵 吳哥末落


塔普倫寺中盤根錯節的巨木 (意文攝影)

1431年暹羅佔領吳哥地區,更摧毀許多建築和灌溉設施。王室被迫搬離吳哥,遷往金邊,隨著歲月的痕跡「微笑高棉」深埋於叢林中的參天巨樹之下,只餘古籍記載著這個曾擁有風光歷史的古廟群。

吳哥王朝認為君權神授所以君王即是神的一個化身「神王」,每一個神有自己的宮殿,過世即便成陵墓,所以吳哥的歷史即顯現在神廟上,以巴戎廟(Bayon)為中心的寺廟群變成一個世界奇蹟。

吳哥窟旅遊的重要景點:

小吳哥


吳哥窟

高棉的吳哥窟名列人類七大遺跡

小吳哥吳哥寺尖塔與同軸心式迴廊為建築主軸,外圍共有三層迴廊。第一層的外圍迴廊有全世界最大的迴廊浮雕,敘述印度神話史詩「摩訶婆羅達」與「羅摩衍那」史詩。

吳哥窟寺廟遊程外的護成河所圍繞外牆區域大約有83610平方公尺,其面積廣大雕刻更是精美。吳哥窟的浮雕是吳哥的最大奇蹟,迴廊上的浮雕都是採取先砌再雕的手法,如此可創造相當大面積的雕刻,更可完整表現畫面。

刻於迴廊的浮雕豐富多采,栩栩如生如真人大小的仙女,舞姿曼妙,令人嘆為觀止。


手肘處懸空雕出的Apsara,被認為是雕工最精細的一尊。(張羽良攝影)

Apsara是印度神話中美麗的飛天 (維基百科)

大吳哥

大吳哥城(Angkor Thom)也是君權神授的代表,神廟皇宮居市中心,郊外住一些平民,這些佈局都代表吳哥人的宇宙觀與社會階級。吳哥城的座城門是旅遊欣賞的重點,南門保存天神和惡魔手握巨蛇的石像;東方「勝利門」則為戰勝軍隊所開的。


巴戎廟

巴戎廟的雕像


巴戎廟

巴戎廟牆壁上的浮雕


主殿石牆上刻有許多戰爭場面的浮雕 (張羽良攝影)

「天堂地獄圖」,上層是一群神仙,中間是人間,下層是地獄,地獄判官守握寶劍,騎著水牛,獄卒毫不留情地鞭打做惡的壞人。(張羽良攝影)

巴戎廟(Bayon)是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晚年所建。是由中心的巴戎廟和四十九座佛塔所組成,牆壁上的浮雕、佛像、大象台、癩王台都是不可錯過的景點,第一迴廊高六公尺石壁上刻畫許多庶民生活,居民殺豬、煮飯、烤肉生火,活靈活現。巴戎寺其最著名的就是佛頭塔寺造形,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微笑面容被世人稱為「高棉的微笑」,其雕像共一九六座以加亞華曼七世為藍本,際具宗教意義也象徵王權神授。在此處還有乘大象觀光的服務,觀光客可乘南門外大象進城門欣賞巴戎寺。


觀光客可乘南門外大象進城門欣賞巴戎廟

遊客手腳並用爬上陡峭的巴戎廟


塔普倫寺與巨木

巨木的樹根與塔普倫寺互緊密糾纏


像大蟒蛇的蛇木 (張羽良攝影)

塔普倫寺著名景觀 (張羽良攝影)

塔普倫寺(Ta Prohm)是闍耶跋摩七世在西元1186年為了紀念母親,下令著手興建,故又有母廟之名。當年它是一所擁有高僧、祭司,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此寺故意保持十九世紀剛發現時的模樣,參天的巨木樹根與建築互相糾纏,形成意境悠遠的景觀,讓人不禁想起吳個窟埋沒在綠海中的日子。塔普倫寺內有長方形的「舞者長廊」,牆上仙女飛舞相當美麗。


塔普倫寺牆壁上的浮雕 (意文攝影)

聖劍寺(Preah Khan)又稱為寶劍寺、普力坎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其父親而興建,故又稱為「父廟」。(意文攝影)

女皇宮(Banteay Srei)位於吳哥城的東北,建於967年的羅真陀羅跋摩(Rajendravarman)王朝,而於1002年的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王朝完成。採用玫瑰砂岩與石英砂岩建造,雕飾華麗,又被稱為「高棉藝術的寶石」,是最精緻的高棉文化,山形門楣上刻了武士與戰爭的故事,雖名女皇宮其實是僧侶修煉之地。


女皇宮外觀 (意文攝影)

女皇宮外觀 (意文攝影)


女皇宮牆上的浮雕 (意文攝影)

女皇宮牆上的浮雕 (意文攝影)

洞里薩湖


洞里薩湖的水上警察局 (張羽良攝影)

除了古蹟之外,吳哥之旅有一些特殊的體驗就是洞里薩湖水上人家,洞里薩湖(Tonle Sap)意為「巨大的淡水湖」,又名金邊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位於吳哥窟旁,在當地人眼中它大如海洋,所以《真臘風土記》作者周達觀將它稱為「淡洋」。

洞里薩湖位於高棉心臟地帶,具有天然調節水庫的功能,可說是是柬埔寨的生命泉源。得旱季時露出的湖底淤泥成為播種早稻的良田;雨季時,藏匿著昆蟲及微生物的雜草沉入湖底,又成了滋養魚類的天然飼料。湖中有兩、三百種淡水魚類,而其中的筍殼魚因肉質細嫩鮮美、骨刺又少,是國際市場上的熱銷貨。

每當雨季來臨,湖面擴大後,碼頭離市區只有9公里;但到了旱季,距離就變成17公里了。在雨季時,洞裡薩湖湖面可達11,000平方公尺,雨旱湖深相差3公尺,變化懸殊,所以洞裡薩湖的居民,都是居住高腳木屋內,隨著湖面變化屋子可搬遷移動。湖畔有許多聚落雜貨店、警察局、診所、住家、學校、郵局、教堂,一應具全小學生划船上下學,居民生活在此,形成特別的景觀。


洞里薩湖水上人家 (淑婉攝影)

洞里薩湖特產店,旁邊是水上花圃 (淑婉攝影)

在吳哥窟旅遊常常會見到殘疾人士所組成的樂隊,這是因為柬埔寨久經戰亂,由中共一手扶植的極端共產主義--赤柬,在其首領波布慌淫專制的暴政下,除了以槍決、活埋、毒氣等等各式各樣的屠殺花招,在柬埔寨殺害三分之一的人民外,更在各處佈下無數地雷(至今未拆除的地雷,平均每個人民可分配一顆多的地雷),居民常常誤觸地雷而殘廢。寄望這個深受苦難的國度,能早日脫離這些痛苦再展微笑。 @*


塔普倫寺的巨木樹根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金鐘導演蔡岳勳笑言:花了兩萬塊徵得修杰楷
吳哥印象--吳哥窟
【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沙島:弗瑞瑟島
【世界之最】最適合人類居住之國:冰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