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中國相聲史《歷代笑話》(下)

侯白笑話~聰敏、機巧、辯捷、技藝高超

一、 機巧。

《當作號號》︰侯白尚未知名的時候,有一次令宰來到本邑,侯白跟人打賭說可以讓令宰大人學狗叫。其他人都說好,如果侯白贏了,他們就請客,反過來就是侯白得請客。於是侯白入內進謁大人,侯白說︰「公初至,民間有不便事,望諮公,公到前,甚多盜賊,請命各家養狗,令吠驚,自然盜賊止息。」令宰說當然,我家也需要養能吠之狗,那裡找的到呢?侯白就說家中新有一群犬,可是牠們的吠聲跟其他狗不一樣。

上了鉤的令宰就問︰「其聲如何?」答曰︰「其聲拗拗者。」令宰就說︰「君全不識﹙這你不懂﹚,好狗吠聲當作號號﹙好狗的吠聲應當是『號號』這樣的聲音﹚,拗拗聲者,全不是能吠之狗。」在旁邊看好戲的聽到此便掩嘴偷笑,侯白知道自己贏了,便託辭要去找這樣的好狗,遂辭而出。

侯白明明是要誘使令宰作狗吠,卻又詭稱獻計鋪墊於前,整個發展既出於意料之外,又在於情理之中,與相聲的「包袱」酷似,反映了侯白過人的機巧。

二、 辯捷。

《子在,回何敢死》︰侯白機敏辯捷,嘗與楊素並馬騎乘,路旁剛好有棵槐樹,憔悴欲死。楊素就說︰「侯秀才理道過人,能令此樹活否?」侯白就說︰「取槐子懸樹枝即活。」楊素問原因,侯白答曰︰「《論語》云︰『子在,回何敢死。』」

楊素突然發問,侯白應對如流,又在玩笑中恰切的引用《論語》為己開脫,足顯辯才無礙、反應敏捷、學識深厚。

三、 技藝高超。

《遭見賢尊》︰侯白與楊素劇談戲弄,或從旦至晚使得歸,才出省門,又逢素子玄惑,乃云︰「侯秀才可與玄惑說一個好話。」侯白跟楊素劇談戲弄了一整天,被留連到這麼晚又要他說好話,他就說︰「有一隻大蟲,欲向野中覓食,見一刺蝟仰臥,謂是肉臠,欲銜之,忽被蝟卷著鼻,驚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睏乏,不覺昏睡,刺蝟乃放鼻而走,大蟲忽起歡喜,走至橡樹下,低頭乃橡斗,乃側身語云︰『旦來遭見賢尊,願郎君且避道。』」

想侯白辛苦陪楊素說笑了一整天,當然藝術造詣是很深厚,不過也夠累了,最後遇到楊玄惑,應楊素要求,還要現場來一個「好話」,便張口戲謔的影射自己是隻大蟲,被叼了一天,好不容易歡喜可走,又被原來是橡斗(櫟,柞木也,非橡樹)擋道,便自言自語要人家避一避;機智的言談詼諧有趣,隨口舉的例子意象豐富,更顯侯白技藝高超。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