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江春男:台灣下一波民主是尋求共同主體意識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芥佑華盛頓二十四日專電)台灣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資深媒體人江春男今天在華府指出,台灣的民主已經走過反對運動時代的浪漫與衝撞,進入了民主的平凡與妥協階段,每個台灣人都接受了民主的觀念與價值。他認為,台灣下一波的民主,應該是要找尋台灣的共同歸屬感、共同的主體意識。

美國華府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台灣論壇今天舉行「台灣黨外反對雜誌」的蒐藏展,並邀請江春男、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張富美、前彰化縣長周清玉、以及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資深政治顧問韋傑理座談。

美國在台協會(AIT)執行理事主席施藍旗也與會。她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自己當年派駐AIT台北辦事處期間,職掌工作業務就與台灣黨外運動相關,因此很高興今天能在華府參加這樣的討論會。

她推崇這些當年參與黨外雜誌的台灣人都很勇敢、也很有信念,而這些人奮鬥的成果也都成功。

座談首先由目前擔任FAPA發行的「台灣公報」主編的韋傑理敘述黨外雜誌歷史,他細數一九七零年代到一九九零年初期台灣民主轉型期間的各種黨外雜誌人事歷程,其中許多珍貴圖片與資料喚起與會者的回憶。

擔任過「八零年代」雜誌總編輯並參與許多本黨外雜誌編寫的江春男,則講述自己當年與警備總部查禁人員的各種交手經驗。他形容「那美好的舊時光,總有些事值得奮鬥」。

江春男說,當年的「黨外」,不只是反對運動,不只是政治、人權或者女權,更包括推動轉型正義、找尋台灣本土的文化與思維,許多參與黨外雜誌的成員都努力找出理論,以哲學思辨基礎,來支持運動、支持台獨論述,這個過程有豐富的哲思激盪。

他也形容,黨外雜誌彷若台灣民主的一扇「窗口」,不僅台灣內部很多學者、知識份子、新聞記者投入,還有美國、日本、歐洲、香港等國際社會的幫助,連中國大陸都有資訊來源,更有國民黨內人士提供內幕消息,黨外雜誌雖然「地下化」,卻是新聞市場的「主流」。

他說,相對於「黨外」雜誌,同一時期,國民黨、及國民黨外圍人士也辦了很多雜誌,他希望有人也能致力於蒐集這些另一種聲音的歷史文件,將來可以和「黨外雜誌」一起展覽,讓大家更能體會那段歷史。

從「黨外」走到民主進步黨組黨,再到今日兩次政黨輪替,江春男說,反對運動充滿浪漫與理想,參與其中的人堅信自己就代表自由與民主,有滿腹力量衝撞,毫不妥協,但政黨輪替執政後,民主轉型,回歸平凡,變成僅僅是一個資源分配、「給與拿」的妥協過程,相對無聊,但「搞反對可以靠力量,執政卻要懂方法」。

因此他強調,走過反對運動,走過政黨輪替,台灣人民普遍都接受也擁抱民主的觀念與價值,下一波的台灣民主,應該是找尋台灣人的共同歸屬感、共同主體意識。他說,這次總統大選雖然民進黨慘敗,但民主在台灣又是一個新的篇章,也又翻過成功的一頁。

周清玉以及張富美也講述自身當年投入黨外運動,編寫及寄送這些雜誌的歷程,許多故事讓出席民眾動容。周清玉說,她只是一個平凡人,原本只想當家庭主婦,卻因為先生姚嘉文在美麗島事件入獄而改變一生,但她說,許許多多反對運動的朋友的努力與犧牲,今日都成了美麗的果實。

主辦這場座談的喬治華盛頓大學副教授麥考德在結語指出,未來希望有能力與經費投入台灣黨外運動的口述歷史工作,讓更多美國人與台灣年輕人理解這段民主歷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