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名人

名人傳記精選:麥克阿瑟(6)

【大紀元5月28日訊】3月,學員們中斷了一次日常訓練,參加了麥金萊總統的就職閱兵式。但當他們回到西點軍校以後,形勢日漸緊張。整個學院一觸即發。導火線是4月 9日晚餐時在食堂發生的一件事。當時一名學員朝另一名學員扔了一些飯。這是一種看似欺侮的行為。餐桌旁的高年級學員羅伯特‧拉爾斯頓沒有報告這件事。戰術教官們知道了此事。一周以後,即4月16日的晚間閱兵式上,E連(1900年秋天學員又增加了兩個連)中尉拉爾斯頓被就地降級為2等兵。宣讀的命令指責他 “不夠資格”。

  

閱兵式結束後,學員們拒絕返回兵營。他們成群結隊地在“大平原”操場上尖叫:“嘻嘻,嘻嘻,狗娘養的,天殺的!”並高呼班級的口號。每個班都有一句口號,例如“科亞克!科亞克嘶砰,轟,西點!西點1904級!”抗議並非針對反欺辱,而是不滿對一名受歡迎的軍官作出不公平的降級處理。實際上全體學員都被捲進來了,麥克亞瑟也在內。操場中央燃起了一堆篝火;集合號炮從戰利品陳列館拖到了米爾斯校長的房前,裝填著石頭,瞄著米爾斯的前門。他們高呼上校出來與憤怒的人群見面。

  

戰術教官們設法穩住了局勢。5名一年級學員被開除;另有6人被暫令停學一年。數十人被罰懲罰性行軍。雖然麥克亞瑟也表示了他的立場,但他逃脫了懲罰。不過,沒有人會懷疑禁止欺辱行為的決心。然而,士兵不是律師。學院禁止欺辱行為的條例無法實施,因為缺乏對這種違紀行為的精確定義。在後來的 10年裏,通過校長或國會法案,每個因欺辱他人而被開除的學員最終都回到了學院,因為字典對“欺侮”一詞的定義與西點軍校中實際所發生的情況毫不相似。關於欺辱的爭論一直持續到20世紀,直到學院開始招收女學員才結束。

  

1901年春天,麥克亞瑟組建了西點棒球隊,並與其餘隊友簽了一份誓言,保證在賽季木吸煙不喝酒盧他本來鍾愛橄欖球,但他身高才5英尺10 英寸,體重只有140磅,玩橄欖球個頭太小。棒球隊隊長斯蒂芬‧艾博特發覺他並不是一名出色的棒球手,“但他總能想方設法爭得第一。他常常智取投手,靠壞球跑一壘或靠輕打跑一壘或全壘——然後他就成了第一。”10月份,西點隊與海軍學院隊打了它的第一場棒球賽。海軍隊佔有地利,但陸軍以4比3勝出。他的一些同學聲稱麥克亞瑟在比賽中擊出了第一個跑壘球;其他的說他得了最後一個取勝的跑壘球。這兩種說法均無據可查。最重要的是他創建了這支球隊。賽季結束時,他獲得了校名首字母標誌榮譽。他一生中都穿著西點校服那種灰色的長浴衣,左胸上繡著一個大大的藍黑色A字。這些毛巾浴衣是輝煌運動時代的紀念品,他總愛穿著它們,以致於兩年就得重做一件。

  

學年結束時,他仍是1903級最優秀的學員。此時全年級還剩下104人。他的數學仍是第一,其他各科均在前5名之內,只有“繪圖課”除外。實際上這門繪圖課名不符實,它實際是地形工程和地圖繪製課。他的學習成績和表現的綜合排名再次名列榜首。

  

西點軍校兩年的學習期滿,他收拾東西準備休假10周。令他激動和嚮往的是他又將見到他的父親。那年夏天,小亞瑟‧麥克亞瑟少將將要從菲律賓返回美國。

1898年,小亞瑟‧麥克亞瑟準將率5000人抵達菲律賓。有了這些增援,威斯利‧梅裏特少將得以進攻馬尼拉。西班牙總督無心守城,只想來一場小規模的防禦戰,以保全15000名士兵的名譽。於是使安排了一次裝模作樣的作戰。

  

8月13日早晨,社威的軍艦駛入馬尼拉灣,炮擊西班牙人的陣地一小時。美軍部隊隨後發起進攻。麥克亞瑟的旅意外地遭到頑強抵抗。一位名叫佩頓 ‧C‧馬奇的炮兵中尉先衝擊失敗,而後偵察成功,並因此而出名。麥克亞瑟舉薦馬奇獲榮譽勳章,儘管未果,但卻在馬奇和麥克亞瑟一家之間埋下了親密的種子戶馬奇第二次在菲律賓任職時曾一度任麥克亞瑟的參謀。

  

馬尼拉戰役硝煙未散,麥克亞瑟獲知自己被提升為志願兵少將,指揮第2師。看到西班牙人敗走,菲律賓人認為這是5個世紀以來菲律賓獨立的最佳時機,他們不想讓美國來代替西班牙。在其後的6個月裏,麥克亞瑟在鎮壓成千上萬的菲律賓人的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

  

在戰鬥中,最受麥克亞瑟賞識的軍官是堪薩斯第20志願步兵團團長,瘦小精悍的上校弗雷德里克‧方斯頓。麥克亞瑟舉薦方斯頓獲榮譽勳章,不久就獲得通過。兩人之間建立起了密切的關係。幾年後,當方斯頓的兒子出生時,他給孩子取名為亞瑟‧麥克亞瑟。

  

在戰場上,麥克亞瑟騎在一頭菲律賓膘馬上指揮部隊、儘管他已人過中年,卻不減年輕時炮火洗禮的勇氣,並且和內戰時一樣的未受傷害。有一次,一排暴風雨般的子彈傾瀉在他和參謀們身邊,在他們的腳邊激起團團灰塵,站在他身邊的一名少校重傷倒地,麥克亞瑟卻毫髮未傷,漠然不動。酷熱比敵人的槍炮更令他煩惱。與在菲律賓的很多士兵一樣,他戴著大大的戰地帽,裏面沒有襯裏,以促進頭部空氣流通盧圓頂帽下是胖胖的臉,戴著夾鼻眼鏡,一副花白鬍鬚,凸起的肚子,他看上去不像一名作戰的將軍,倒更像一名教授。

1900年,起義者們躲進了叢林密佈的山區。1899年,佩頓‧馬奇少校率領的一支追捕隊差點俘獲最重要的起義首領埃米利歐‧阿變納多。起義首領們最終認識到,在常規戰中他們沒有希望擊敗美軍。接下來是一場艱苦的遊擊戰,雙方都暴行累累。

  

1900年5月5日,麥克亞瑟任菲律賓軍事總督。頭一個月他負責一切事務戶就在他指揮期間,一組內務官員正從三藩市起航,準備接管這個群島的大部分政務。陸軍部長埃裏胡‧魯特已挑選美國前司法部副部長、現聯邦法官威廉‧霍華德‧塔夫脫領導菲律賓委員會。6月3日,塔夫脫攜4名委員乘輪船“漢考克”號抵達馬尼拉。讓委員們吃驚的是,麥克亞瑟居然沒到碼頭歡迎他們,只派了手下的一名上校前來迎接。次日,塔夫脫身著汗跡斑斑、皺巴巴的白色亞麻制服在馬拉坎南宮會見到麥克亞瑟。那天天氣酷熱,體重300磅的塔夫脫不管天氣如何都汗流浹背,但麥克亞瑟的歡迎是如此之冷淡,以致於據塔夫脫說,他連汗都不出了。

  

起初塔夫脫試圖與麥克亞瑟相處,但兩人分歧太大。隨著兩人間的關係日益緊張,塔夫脫開始在他寫回家的信中無情地貶低麥克亞瑟。他向魯特報告說,麥克亞瑟“過於遲鈍和小心翼翼,而且懦弱”。他告訴自己的兄弟查理斯‧P‧塔夫脫說,麥克亞瑟將軍“軟弱”,“過分拘泥於細枝末節”,“屬小材大用”。他把麥克亞瑟描述成一個除了對國家忠誠不貳之外毫無真才實學的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