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危機成印度計時炸彈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5月8日訊】(亞洲時報Neeta Lal撰文)在印度,每萬人只有一名醫生。就好像醫療人員嚴重短缺還不夠糟,到2010年印度的心臟病患者將佔全世界的60%。這是英國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最近公佈的調查數據。

這是班加羅爾國民健康學院的賽維爾(Denis Xavier)博士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對印度50多個城市的89家醫院的2.1萬名心臟病人進行調查的結果。調查發現,印度引發心臟病的原因,如吸煙過度、高脂飲食和高血壓引起的高脂血症,與世界其它國家的差不多,但還有對印度人不利的是他們獲得醫療幫助所花的時間長。

一般來說,印度的心臟病人得花300分鐘,也即5個小時才能到達醫院,這是在發達國家所花時間的2倍。更糟的是,這些病人中很少是用救護車送到醫院的,因為窮,他們只能搭乘私人或公共交通工具。此外,很大一部分印度人因為窮,做不起手術,沒有能力負擔常規治療的費用。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南亞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患者全球最多。不過這還是首個將該問題的嚴重性量化處理的全面調查。新德里心臟病專家古普塔博士(K K Gupta)表示:“上述調查粉粹了所謂心臟病是富國病這個最大的神話。它給印度人敲響了警鐘,提醒他們要重新評估他們的生活方式、工作和飲食習慣。我們大多數人似乎拋棄了傳統的健康生活方式,吃的全是可轉化脂肪的垃圾食品,而且不鍛煉身體,還要一天工作長達15個小時。這等於“擁抱”心臟病和死亡。

根據調查,每年全球有800萬人死於心臟病。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越來越重視保健,加上政府增加在衛生保健方面的投入,心臟病引發的死亡個案銳減 50%。不過,亞洲國家的心臟病死亡數字卻在激增,目前該地區的心臟病死亡率佔全世界的80%。據《柳葉刀》透露,到2020年,貧窮國家男性患上導致腦中風的心臟病人數將增長137%,女性在這方面將增長120%;而富裕國家的增幅只有30-60%。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面臨的另一個很不利因素是保健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少得可憐。大多數西方國家目前的保健費用至少佔它們國內生產總值的6%;而印度的只有區區0.9%。衛生部一名高級官員說:“像在印度這樣一個有10幾億人口的國家,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比關注他們的健康重要得多。”不過,這樣想缺乏遠見,因為疾病可能對資源造成巨大的耗費,這轉而妨礙政府解決人民溫飽的計劃。這是一種典型的進退兩難的局面。

令印度的情況進一步複雜化的是該國嚴重缺少醫生,這簡直使國家醫療體系癱瘓,十多億人口嚴重受影響。印度有三分一的人每天靠1美元過活。根據印度計劃委員會上月公佈的一項報告,該國醫生缺60萬、護士缺 100萬、牙醫缺20萬。醫務輔助人員,例如放射線技師、X光技師、理療人員、實驗室技師、整形外科醫師和配鏡師也嚴重不足。

情況如此糟糕,以至於一些公立醫院裏未經正規訓練的醫務人員都被徵用協助醫生。在醫生忙著給重症患者治療的時候,未經訓練的醫務人員則被要求負責注射、縫傷口等,這種情況司空見慣。

這種奇缺本身就表明病人與醫生的比例分配嚴重失調。澳大利亞每萬人就有249名醫生,加拿大每萬人有209名醫生,英國每萬人有166名醫生,美國每萬人更是多達548名;相比之下印度的醫患比例實在低得可憐。

由於醫院設備差、生活方式不健康,印度城市人患心臟病人數在過去10年由原來的4%增至12%。更糟的是,目前印度城市人口中有30%的人患上肥胖症,他們中大多數的體重係數超過25,而推薦標準是18—24。而且,根據印度婦女和兒童發展部最近的一項調查,新德里13%的孩童體重超標,因此成年後患心臟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幾率增加。

醫生們說,這可能造成災難性影響,因為印度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偏高,而高密度脂蛋白缺乏。高密度脂蛋白是有益的膽固醇,它可以有效清除血管中的脂肪沉積物。出生體重偏輕、營養失調和長期伏案工作等環境因素使他們患上引發糖尿病的抗胰島素性和心臟衰竭的幾率進一步增加。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份調查顯示,印度的煙民佔全球的12%,到2010年將有93萬人因吸煙死亡。調查估計,印度有大約1.2億煙民,他們中大多會因結核病、心臟病和癌症而死。

腫瘤學家喬普拉(Swati Chopra)博士強調說,吸煙增加了患心臟病的幾率,因為尼古丁含量偏高會使體內的有害膽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增多。順帶指出,低密度脂蛋白會使血液變稠、血管硬化。這位專家說:“這會增強血液凝結成塊的可能性。變稠的血液流經硬化的血管可能導致血管堵塞。大腦血管堵塞可能引發腦中風,這可能最終導致癱瘓甚至死亡。”

還有對印度人不利的是他們的基因池。實際上,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最近的一項調查證實,基因變異(通常發生在亞洲印度人身上)使他們的體重比歐洲祖先的平均重3千克。研究表明,這使印度人更容易患上多基因遺傳病,例如 2型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科學家說,在一種被證實是黑素皮質素受體(melanocortin4receptor,MC4R)和FTO的特有基因中發現的變異也會導致成年印度人比西方人的腰圍寬2釐米。其結果會導致腹部肥胖,而腹部肥胖往往引發心臟問題。

易患心臟病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後果。例如,2000年印度因為心臟病損失的經濟生產年齡是美國的5倍。在美國,大多數心臟病人都過了退休年齡。而在印度,近一半因心臟病死亡的人年齡都在70歲以下,而西方這種人所佔的比例只有22%。

古普塔博士建議:“儘管你不能改變自己的基因,但可以改變生活方式。”這位醫生說,改變生活方式需要時間。“我們現在就像坐在一個定時炸彈上。除非我們採取一些預防措施,否則心臟病可能累死印度。”

本文作者Neeta Lal是新德里的獨立記者,她曾在全球20個國家的70多家刊物發表文章。

譯者:楊柳(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研究:唾液可以快速檢測心臟病
「健康百歲不是夢」系列講座本週六舉行
研究:女性腰圍粗 死亡率增高
13歲男孩慘死 揭上海東方醫院「人工心臟」黑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