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端節前夕 婆婆媽媽教幼童們學包粽子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文字、攝影桃園報導)端午節前夕,在古厝老廚房裡三代同堂的景象,阿嬤與媽媽要教小朋友包粽子,重溫早期端午節的氣份;小朋友在婆婆媽媽細心的指導下,個個都包出奇形怪狀的肉粽,變形的粽子讓家長直誇有創意。肉粽樣子雖不美觀,不過孩子們總認為自己包的粽子最好吃!這就是舉辦婆婆媽媽教小朋友包粽子的意義,人文教育與日常生活學習本是息息相關,也達到薪火相傳的教學成效。

3日上午桃園縣祥瑞幼兒學園找到幾位阿嬤級的包粽老手,教小朋友們「包肉粽」,在古早廚房內四方桌邊包粽子;肉粽一串一串吊在桌桿下,一串約20粒肉粽,有菱有角的粽子,想要包得快和美觀,就得用心學,真是粒粒皆辛苦。

阿嬤包粽手藝了得,道地原味的手工粽子,傳統美味的「肉粽」讓人口齒留香!香味撲鼻的「肉粽」還真有料!新鮮的黑豬肉、蝦子、蛋黃、豆干、香菇、蘿蔔乾等十種餡料。

不過,小朋友在阿嬤的耐心教導之下,怎麼包就是一團亂!沒有關係,剛蒸好出爐的肉粽美味飄香,自己包的粽子最好吃,小朋友們都好有成就感。祥瑞幼兒學園的林呂峻主任說:「生活處處是學習的教材,也是地方的傳統文化,薪火相傳從小朋友教起,讓學齡前的幼童快樂學習。」

台灣各地有不同的粽子,南部粽和北部粽兩者差異很大,也各有特色,「粳粽」都是包來祭拜神明用的,「粿粽」作法也是很特別,純手工的「肉粽」,裡面所有的餡料,都是阿媽自己親手準備。自己炒過的肉、自己醃的蘿蔔,完全不使用外面可能摻有添加物為食材,讓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早年人們只有等到端午節時,才能品嘗到粽子的美味,現在人隨時隨地都可買到粽子吃;包粽與包中諧音,吃粽包中有吉祥的意味在裡面,玩樂透彩的人吃粽包中再去試手氣,但是別吃過量,身體健康最重要。(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