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一些國家發生抗議高油價活動

標籤:

【大紀元6月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袁野2008年6月6日華盛頓報導)高昂的能源價格在歐盟和亞洲一些國家引發抗議。但與此同時,國際原油價格已經降至過去兩個星期以來最低點。

*反應更強烈*

當美國人面對4美元一加侖的汽油搖頭歎氣的時候,高油價在亞洲和歐洲一些國家引起的反應要強烈得多。

星期四,印度北部幾座城市的市民走上街頭,抗議印度政府削減補貼,允許汽油、柴油、天然氣價格上浮10%到16%。

同一天,由於馬來西亞的油價一夜之間上漲了41%,反對黨在吉隆坡組織民眾示威,要求政府恢復汽油補貼。

在法國巴黎,80輛卡車和計程車在環城公路上舉行“慢速行駛”抗議活動,要求政府採取措施限制能源價格。

類似的抗議活動在英國也能看到。大約五百多人駕駛摩托車在曼徹斯特遊行,反對首相布朗今年秋天增收汽油稅的計劃。

另外,法國、意大利和其他歐盟國家的漁民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前舉行集會。他們要求歐盟委員會出面敦促政府增加漁業補貼,以緩解柴油價格帶來的成本負擔。

*共同原因*

總部設在康涅迪格州的能源諮詢機構卡麥倫-翰諾威公司總裁彼得.布特爾這樣歸納歐亞兩洲同時發生抗議油價事件的共同原因。他說:“這些更高的價格給人們帶來了很大損失。他們能做的不多。消費者在漲價後可以有限地減少需求。但是對於能源來說,需求的價格彈性在漲價最初並不是很大,也就是說,調整需求的過程需要時間。”

國際原油價格今年早些時候突破了每桶一百美元關口,其後一路走高,連續幾個星期刷新記錄,一度超過每桶135美元的價位。

*不同原因*

華盛頓智庫卡托研究所的能源問題專家杰里.泰勒指出,雖然同樣是抗議能源漲價,但是能源漲價的原因在亞洲國家和歐盟並不相同。

他說:“印度的能源消費者,和中國、越南的消費者一樣,長期處在政府補貼的保護之下。但是,現在印度政府已經沒有辦法繼續為國內成品油的低廉價格繼續買單。至於歐洲,石油漲價並不是因為政府補貼,而是政府長期執行的高稅收政策,因此原油越貴,成品油就越貴。”

*美國需求引關注*

原油價格今年上半年的連續攀昇很大程度上和市場對亞洲能源需求持續強勁的預期有關。但是,在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台灣等地最近同時上調能源價格後,亞洲地區的需求能否持續強勁被劃上問號。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內的需求對於未來油價走勢的影響也就更加值得關注。

能源分析師布特爾說:“美國的能源需求已經開始下降。在那些採用市場價格的國家,需求對價格變化的反應總是更敏感一些。根據不同的統計,過去一年裡,美國能源需求下降了半個百分點到6個百分點。”

美國能源信息署的統計數字顯示,上個星期,美國成品油庫存的增量超過預期,而需求和去年同期相比則下降了將近1.5個百分點。布特爾相信,全球範圍的需求萎縮將很快發揮作用,拉低能源價格。

事實上,市場已經開始不時地看到油價下降。星期四,紐約市場上的原油價格一度回落到122.30美元一桶,和一天前相比下滑了1.6%,和5月21號的價格頂點相比下滑了8.2%。然而由於美元對歐元急劇貶值,星期四的油價在下午止跌反彈。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交割的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價格上升5.89美元,達到每桶128.19美元,升幅高達4.82%。

*油價何去何從?*

很多經濟學者相信,全球能源市場目前的經歷和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有些相似。在經過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後,油價在1979年漲到了頂峰。在剔除通脹因素後,當年的油價記錄最近才被打破。70年代末的石油危機徹底改變了世界石油需求的格局,此後低需求、低油價的局面一直持續到90年代中後期。

目前的高油價在未來幾年內何去何從?專家們意見不一。根據對需求走勢的不同假設,有人認為原油會在不久的將來降到75美元一桶,也有人認為會一路漲到兩百美元。

卡托研究所的能源問題專家泰勒認為,目前出現的石油需求萎縮背後究竟是消費者面對高油價而採取的權宜之計,還是需求結構的長期、根本改變還很難說。至少在美國,汽油需求每一個百分點的下降都需要油價遠遠不止一個百分點的上升才能實現。

泰勒說,如果美國人面對4美元一加侖的油價決定把今年夏天的出遊計劃推遲到明年,或者印度人在政府取消天然氣補貼後決定用木柴來燒飯,那麼這種被臨時扼制的需求勢必會捲土重來,這樣的話,現在有關世界進入能源低需求、低價格週期的預測就未免太過樂觀了。

相關新聞
印度調漲油價11% 引發抗議
高物價時代 分攤省錢正夯
原油價格﹕沖破市場規則
馬國油價暴漲 在野黨抗議 民怨四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