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舟:我的武俠路

劍舟

人氣 6
標籤:

我們,是被武俠養大的一代。

對西方的朋友來說,武俠所代表的,可能不過是一群寬袍大袖的人在舞刀弄劍。但對我們華人來說,武俠的含意遠不只這些。武俠也者,「武」固然重要,但精粹卻在一「俠」字上。「武」,不過是行「俠」的工具。

何為俠? 俠者,行俠仗義,警惡懲奸者是也;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者是也;不附權貴,不為五斗米折腰者是也。俠,可以是乞兒,可以是富豪;可以是皇親國戚,可以是草莽平民;可以武功高強,也可能手無縛雞之力。俠這一字,不論身份地位,甚至也不論能力高下,只論行為品格。武俠小說,想描寫的是這樣的一群人。這當中,包含了一整套中國人傳統的處世哲學和道德觀念。一個以俠義為重的世界,是中華民族的夢想國,心中的桃花源。

我與武俠的第一次接觸,是在電視機上。還在讀小學的時候,正好趕上了拍武俠劇的熱潮,每幾個月就會有一套新的長篇武俠劇在電視上出現。我第一套看的,是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尤記得在那段日子裡,每天七點半我總會乖乖的坐在電視機前,飯也顧不及吃了,只焦切的想知道令狐衝到底能否沉冤得雪。後來實在等不及了,乾脆跑到圖書館把原著借了回家。翻開第一頁,又是「鏢局」又是「趟子手」,一大堆陌生的名詞,看得我好不一頭霧水。咬咬牙,硬是把這六千頁的長篇啃了下去。自此以後我的「武俠癮」便一發不可收拾,在之後的一年裡,我把金庸先生的小說看了個遍。又意猶未盡,便走去看梁羽生的,古龍的……可以說,是武俠小說培養了我對閱讀和文字的喜愛。

可是武俠對我的影響並不止於此。我開首說我們是被武俠養大的,那並不只是隨便說說的話。透過它,我可以遨遊祖國的名山大川,和歷代的英雄俠士舉杯暢飲;透過它,我看到了一種令人心儀的人格高度,和何謂值得追求的理想。它培養了我對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溫情厚意,助我找到了自己的身份定位;它逼使我去思考不少的問題,如何謂真正的愛國,統治者的種族或政績,那一樣更重要;它更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助我建立了一套對與錯的準則。由幼小時單純的崇仰故事中的大俠,到現在以同一個「俠」字要求自己,武俠於我,實是亦友亦師的。

且我敢說,我的感受並不是單一的例子。武俠的偉大,在於它的通俗。西方朋友可能並不清楚武俠故事在華人界到底有多流行。有學者曾說過「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武俠小說」、「武俠小說是海內外華人的中華文化教科書」。這說法並不誇張。縱是不看書的人,透過電影、電視、漫畫,甚至是電腦遊戲,都能接觸到武俠。這是武俠文化的可貴處:它不是鎖在象牙塔內,只有學者才能看得懂的論文;它的「道理」,藏在極平易近人的故事中。在中華傳統文化日趨式微的今天,武俠小說意外的擔當了一道連接過去與現在,傳統道德與普世價值的重要橋樑。當然,武俠小說也會有良莠不齊,很多作者執筆時也沒想過要寫出什麼寓意。但只要走進了這個世界,只要認可了「俠」這一字,便已是或多或少觸摸到中華文化的核心精神了。

雖說武俠小說的設定多在古中國,但並不是說俠客精神在現代已失去存在意義了。恰恰相反,正因為我們現在能獲得的機會和資源比古人多得多了,我們應該有更大的能力去伸張正義。分別只是,現代俠客所用的武器,是法律,是文字,是聲音,是知識。乍聽起來是沒有真刀真劍般浪漫,但當人們不再動輒訴諸武力去解決問題,正是標誌著社會的進步。維權律師如高智晟,防艾醫師如高耀潔,當可被稱為當代大俠;但就算是普通的你和我,也是能行俠義之事的。所要求的,不過是對世間疾苦有多一點的關心,當有機會時,不吝嗇伸出援手。若能人人不離俠義之道,這世界定必可愛得多。

讓我們以「俠」字共勉之!(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 鋒筆天下】臧山:地震感言
應采兒上我猜 高喊戲裡戲外都愛韋小寶
<台灣版>郭靖妹妹叫郭襄
受邀巴黎電影節  郭南宏要順便行銷高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