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陸媒:台灣民眾新年拜廟顯示虔誠環保為善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29日電)台灣新年人最多之處一定是寺廟,中國大陸媒體觀察後報導,台灣人的虔誠、環保、為善等均可在參拜過程中看出,而且寺廟與慈善駝體結合也成為台灣社會的「穩定器」。

中新社報導,從正月初1凌晨開廟門搶頭香開始,甚至更早,成千上萬的台灣民眾便湧向數以萬計的寺廟,上至「領導人馬英九」和縣市首長,下至百姓、富商巨賈,軍、公、教,概莫能外。

擺供果、上香、禮拜、祈福、添香火、捐善款、點光明燈、安太歲、擲筊、抽籤等,儀式雖多,卻可隨緣各取所需。

報導說,台灣民眾的拜廟是虔誠的。虔誠表現在心境平靜,表情專注莊重。虔誠表現在有序進行每一項儀式,每一個環節,不插隊,不喧嘩,不浮躁,不逾矩。

虔誠也表現在注重環保,香不在多少,火不在旺與不旺,只要心誠。哪怕只有一香一爐。人們視自己上的第一根香就是頭香。

另外,虔誠表現在對民眾捐出的每一份善款,廟方都要開出收據,賬目分明,以便查核,日後將善款真正用在行善處,從龍山寺、行天宮到保安宮無不如此。

而虔誠也表現在有很多的義工犧牲自己的假日,無償活躍在這些民間的寺廟中,或發放香燭,或解說籤文,或為民眾派發平安符。虔誠也表現在細微處,很多民眾置於供桌上的貢果,事先都是要清洗乾淨的,於此或可見微知著了。

報導指出,台灣人的拜廟也是有特點的。大年初1,不少寺廟的主持人會向拜廟的民眾派發紅包,紅包裡的錢並不多,1元、10元或50元。但象徵意義卻遠大於實際價值。以1元為例,1元確實不多,卻有一元復始意義,物輕意重卻飽含深意。

除了寺廟的主持人,前來拜廟的領導人和縣市首長通常也會向民眾派紅包。馬英九初1、初2的行程,一大半就是馬不停蹄拜廟、發紅包,與民眾互動搏感情,紅包裝的雖只是1塊金黃色的巧克力,但很多民眾還是願意提早排隊等著要,為的就是要沾點福氣,意在物外。

對如何拜神祈福,台灣民眾同樣也是有講究,必須默念或清楚說明自己姓甚名誰,住在何處,求願因由,這樣才能讓神明找得到祈福者。人們之所以為自己和家人在寺廟裡點光明燈,為的也是要讓神明看得到,望得著,便於就近保佑照應。

另一方面,新年拜廟的興盛,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消費的促進,像龍山寺,由於拜廟的人潮川流不息,也帶旺了附近的萬華食街和夜市,一時間食客、買客盈門。出現難得一見的景氣。

報導說,每年新年過後,因為民眾捐獻的善款數額巨大,台灣的很多大廟都要請銀行的運鈔車幫助押運。這些善款有相當大一部分是用來扶危濟困,但卻不一定都用在島內,像去年5月大陸發生汶川大地震,台灣民眾的賑災捐款中,有一部分就來自於寺廟的善款。其中供奉關公的行天宮就捐2000萬新台幣。

報導認為,民間的寺廟與民間的慈善團體的結合,已成為台灣社會的「穩定器」,發揮著安人心,化矛盾,縮小貧富差距,讓人樂善好施的功能。同時也承載著信仰、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