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八八風災:海大李光敦教授呼籲落實國土規劃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基隆報導)八八水災發生迄今已兩個月,各項災後重建工作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教授李光敦在新一期的海大工學院訊中,以水利工程的角度,發表一篇題為「水利工程與天災一個水利工程教師的省思與社會責任」的文章,呼籲政府與民眾對於國土規劃的重視。

李光敦說明,水利工程師不是萬能,水利工程無法抵擋所有可能發生的洪水災害;適度的防洪保護措施配合著高風險區的低度開發,這是國土規劃的根本原則,也是全民防災教育的首要認識。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在兩天之內量測到超過2000毫米的雨量,這樣近兩百年罕見紀錄,令全世界氣象水文學者感到驚訝。

李光敦是海大河海工程學系教授,同時擔任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專長為集水區水文學與河川水力學,長期協助水利署與經建會規劃國內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曾獲得「教學優良教師」及「傑出教學獎」,並先後獲得「產學研究成就獎」與「學術成就獎」,在教學、研究與服務各方面都有傑出的表現。

面對這樣的災害,李光敦教授沉重的表示,身為一個水利工程學的教師,不能只是兩手一攤,無奈地說這是天災!因為這樣的說法令痛失親人與家園的民眾無法接受,也對於未來仍將一再出現的洪水災害沒有助益,而自己更無法面對將以水利工程為畢生職志的學生。

他以多年在河川及土石流的監測研究經驗,對八八風災造成台東太麻里溪氾濫、高雄小林村崩山滅村及屏東林邊鄉搭淹水提出看法。

他從台東縣太麻里鄉的衛星影像說明太麻里溪入海河段,其實是一個寬約5000公尺廣闊的三角形沖積河口地形。然而經過人們長期於沖積扇上的耕作,在築堤束洪的工程施作後,現有河道的寬度剩下不到原有河幅的十分之一。

縣市政府不得不配合著逐漸擴張的農地與住宅,興建堤防以束縮河道,規劃50年保護標準的堤防,因而可通水的河道斷面縮減到僅剩下450公尺寬,因此當發生一個超過50年重現期的洪水,被束縮的河道斷面不足以輸送過量的水流,所以堤防潰決,河水漫淹沖積扇北岸的農田與泰和村,造成嚴重傷亡。

而嘉蘭村則是座落在距離河口5公里,一個河彎凸岸上的淤積灘。當大水來臨,洪水路徑將不再蜿蜒,而是越過淤積灘走較短的筆直路徑,所以緊鄰河岸的部分房舍,便遭沖毀,水流溢堤漫淹,堤後高度開發的農田,與密集的房舍因而遭受嚴重損失。

此外,這次發生崩山滅村,死亡人數達474人的小林村,他從過去甲仙地區的降雨紀錄分析結果,說明甲仙鄉是一個降雨發生頻繁且強度極高的特殊地區。甲仙鄉面積124平方公里,境內超過95%為陡坡山地。一個經常發生高強度降雨的陡坡山區,暴雨所引致的地滑與山崩,甚至土石流,勢必頻繁而難以避免。2008年記憶猶新的卡枚基颱風,亦在甲仙地區造成大規模山崩與土石流。

他在文章中提到,這些年來,每當天然災害發生之後,總是被反覆提到應該進行全面性的國土規劃;避免於高風險地區投入經費進行任何開發行為,並應立即遷移並妥善安置高風險地區的現有住戶。

但是礙於過往已投入之資金,外地工作難覓,以及民眾對原有家園的深厚情感等種種因素,過往政府的國土規劃向來只是書面的規劃報告,無法確切落實。

因此後續重建工作與未來詳細國土規劃,均應考量當地特殊水文與地文條件地區,是否已不再適合民眾居住,以避免類似的埋村事件再度發生。

這次發生洪水溢堤的台東縣太麻里鄉與屏東縣林邊鄉,李教授也呼籲民眾需要認知,治水工程有其保護極限,當降雨條件超過保護標準時,仍將面臨淹水。

對於有人質疑為什麼南台灣的堤防保護標準不能提高?他說,更高保護標準堤防的興建,緊接而來的是在危險區域內,有更高度的開發與密集的人群,而當超過這個保護標準的洪水來臨時,其嚴重的財產損失與人員傷亡將會令人難以接受。

他以2005年美國卡崔娜(Katrina)颶風在紐奧良市所造成的海水溢堤事件,造成423人死亡與1,000億美元的損失為例。說明高風險地區的低度開發,配合非工程防洪保護措施,如淹水預警與強化疏散、避災減災及救助等措施,才是主管機關當務之急。而民眾必須在河川溢堤警報發出之時,立即配合防災人員引導,進行避災疏散。

目前台灣地區具有即時洪水預警系統之流域,僅有北部的淡水河流域與中部的濁水溪流域。對其它流域而言,當洪水量即將超過設計保護標準時,主管機關並無法即時發送警訊給民眾,生命與財產損失將因而升高,這是水利從業人員所應積極改善的工作。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