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張餐巾紙改變了世界

改變世界的一張餐巾紙: 拉弗曲線(1)

拉弗曲線

亞瑟.拉弗 、史蒂芬.摩爾 、彼得.塔諾斯

人氣 22
標籤:

對努力、勤勉、技術和工藝課稅,就像是對這些特質開罰一樣。如果我努力工作、為自己買了一棟美宅,而你樂得住茅舍,稅務人員卻懲罰我的努力和勤勉,每年要我繳交比你還要多的稅。

如果我儲蓄、你揮霍,我竟得繳稅、你卻免稅。這就像有人造了一條船,我們就要他為他的勤奮付出代價,好像他做了什麼對不起國家的事情一樣。

──亨利.喬治(Henry George),十九世紀美國經濟學者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一群人在華府華盛頓旅館的雙洲餐廳聚餐。這家宏偉古老的旅館座落在賓州大道上,就在財政部的正對面,與白宮只相隔一棟建築。

當晚這群人之一,是當時擔任《華爾街日報》社論版副主編的裘德.瓦尼斯基(Jude Wanniski)。

其他三人則分別是芝加哥大學副教授亞瑟.拉弗博士、福特(Gerry Ford)總統幕僚長唐.拉姆斯菲爾德(Don Rumsfeld)、以及拉姆斯菲爾德的副手、同時也是拉弗之前在哈佛大學的同學狄克.錢尼(Dick Cheney)。

要不是瓦尼斯基幾年後在《公共利益》(The Public Interest)雜誌上寫了一篇文章,這次的聚餐也會像其他幾百場華府常見的政治圈晚宴一樣,逐漸被人遺忘、沒有任何歷史意義。

可是,這一次,就在福特總統提出「立刻打擊通膨」(Whip Inflation Now, WIN)、宣示帶領經濟走出困境之際,當時年僅三十四歲的拉弗博士從口袋中拿出原子筆、隨手在餐巾上畫了幾個曲線,說明稅率和稅收之間的權衡。瓦尼斯基在他的文章中,將此稱為「拉弗曲線」。

在場的每一個人回憶起當晚,說法各有不同。針對瓦尼斯基的文章內容,拉弗唯一的反駁是,他母親對餐桌禮儀要求甚嚴,教他不得損毀高級的餐巾,他的曲線是畫在餐巾紙上的。

不管哪一種說法為真,沒有人料想得到,在三十四年前的那一晚被人提出的簡單經濟觀念─稅率過高有損經濟,並讓政府稅收減少─會為美國及全球的經濟理論與歷史開啟嶄新的一章。

三十幾年後,這場聚餐對小布什任內的減稅政策產生極大影響。小布什任內的副總統錢尼最近憶起當晚的會面,以及拉弗曲線誕生的重要性,說:「拉弗想要闡明的重點正是供給面理論的基礎,那就是,減稅能夠改變人們的行為,他們會更努力工作、創造更大的產值。

我沒有衝出門大叫:『總統先生、總統先生(福特總統),你非得減稅不可。』雷根任內,我們許多人成為供給面擁護者。我深信讓稅率維持低檔的重要性……我還相信這麼做能夠為政府創造更多稅收。」這也是小布什在二○○三年頒布投資減稅的原因之一。

不管你喜不喜歡供給面經濟學,拉弗曲線的觀念無疑改革全國經濟政策近二十年之久。而且,在這段供給面經濟學的全盛時期,全球皆經歷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生活水準提升。

拉弗曲線創造出的成長革命遍及全世界,從美國到愛爾蘭、冰島、蘇俄、中國和香港、印度及烏克蘭。雷根和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是八○年代初期率先將拉弗曲線邏輯運用在經濟計劃的兩位領袖,目前該曲線雖仍具爭議性,但幾乎世界各地對它都有充分的理解。

基於這個原因,拉弗曲線應該屬於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編按,美國的大型博物館與研究中心集合組織,也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館集合組織)所有,或者,如果經濟學也有名人堂,則應該收藏於此。

這張餐巾紙教我們的事

供給面經濟學的觀念──減稅能刺激經濟成長──並非新構想、也不算激進。根據我們對經濟學的瞭解,第一位說明稅率影響行為的學者是亞當.斯密(Adam Smith),他在《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中寫道:

高稅率會阻止人們購買課稅商品、或鼓勵走私,而政府稅收反而不如稅率較低的時候。

不贊同以上觀念的人,有件事可能會讓他們嚇一跳:倡議政府擴張、且教義叱吒二十世紀的約翰.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在一九三一年以他一貫的辯才提到他對於拉弗曲線概念的瞭解:

稅負過高反而達不成原來加稅的目的……若能耐心等待收成,則減稅要比加稅更可能達到預算平衡。

今日政壇卻堅持相反的看法,這就像是虧損的業者決定漲價,在業績下滑、損失增加之際,傻傻地完全相信算術,以為再度漲價才是明智之舉。

就連美國的開國元老們、這群出生於同一年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也期許建立一個低稅率的王國。湯瑪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也是供給學派。

他指出,「一個有智慧的清廉政府應該讓人民自由努力上進,不該搶奪勞工辛苦到口的麵包……這才是好政府的極致表現。」

因此,這些開國元老們拒絕徵收所得稅(美國憲法禁止對勞工「直接課稅」),剛建國的一百多年,美國完全沒有所得稅,而整體稅負也很少超過十%。

可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所得稅飆到七十%、八十%甚至九十%,賦稅對經濟造成重大傷害。

這些高稅率拉低了民間的生產動機。想要瞭解這種情況,不妨想想魯賓遜等人漂流荒島的故事。

這四個人身陷窘境,飢寒交迫、衣不蔽體,只能睡在寒冷的海灘或潮濕的洞穴裡。他們身處蕭條經濟,因為完全沒有商品和服務的生產。

他們想要、也亟需住屋、食物、衣服、飲用水─而且他們願意放棄一切、來換得這些必需品。他們面臨的是供給面的問題,而不是需求面的問題。

當然,他們想要活下去,就得著手生產物品:尋找和採集食物、用竹子蓋房屋、狩獵以食。漂流荒島的這四人當中,魯賓遜的生產力非常高,他日出而作,跋山涉水採集水果、獵取肉類、生火,然後削竹蓋屋。

他把努力所得與其他三人分享─但他自己食用更多。在這四人世界當中,魯賓遜是企業家。其他三人沒有努力的動機,懶惰、不求上進。他們每天睡懶覺、在沙灘上閒晃、對於自己不幸的遭遇抱怨連連。

有一天,這三個懶人在他們的夥伴所蓋的小屋裡密商,決意在這座荒島上實行民主,而「執政團隊」決定在每一件生產出的物品上課徵九十%的稅,包括火、水果和堅果、小屋、肉類、椰奶等等。

他們表示,這是合理的做法,因為這是防止島上出現貧富差距的唯一「公平之舉」,而這裡所指的富人是擁有一切的魯賓遜、窮人則指一無所有的這三人。

他們一面享用魯賓遜給他們的堅果和椰奶,一面憤慨地抱怨,魯賓遜憑什麼擁有那麼多,而他們卻分到那麼少。

可是,在新規定之下,魯賓遜失去了努力的動機。他被課九十%的稅、硬生生地把他努力所得的十分之九奉送給其他三人,他認為這麼做一點也不公平。於是,魯賓遜罷工、也跟著鎮日閒晃。

可是,沒多久,他就發現他必須工作,否則就會餐風露宿。於是,他決定搬到荒島的另一邊,以躲避高額稅金。他轉入「地下經濟」。

他照樣採集水果、堅果和蔬菜,可是他馬上全部吃掉,不讓其他三人知道他找到食物,否則他必須交出其中的九十%。換句話說,他逃漏稅。他向其他三人低報所得。

而其他三人發現生活更加困苦,為避免餓肚子,於是再把稅率加到九十五%。六個月後,終於有船停靠,發現荒島的這一邊有三具屍體、而另一邊則有一位健康、強壯的倖存者。

從魯賓遜的故事,我們可以瞭解到,九十%的稅率並未讓經濟產出獲得公平分配。反之,它讓每個人減少生產,導致產能大減,在以上故事裡,甚至出現匱乏的悲劇。@待續…

摘 自 《一張餐巾紙改變了世界》 繁星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部落,從一個人開始的新力量(1)
奧巴馬政府百日評說:國防
男高音:晚會的藝術美充滿我的心靈
用影像改變世界  勞工攝影徵件倒數計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