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水彩行家】公園與樹群的表現技法

新莊中平公園寫生紀實



實景圖(二)


實景圖(三)



對新莊人來說,可能有許多人有不知道中平公園在哪裡,這個小公園隱藏在一條小巷內,它的四周剛好被新泰游泳池、新莊高中、文化藝術中心和民宅所包圍 ,我喜歡他的幽靜和明亮,喜歡騎著腳踏車來此閒逛看看這裡的花草樹木,同時瞻養我就讀師大時的恩師李石樵老師銅像,對這一座佇立在公園內的雕像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在我擔任新莊高中一年級的美術課程中「認識在地藝術家」單元,李石樵老師就成了最佳男主角,因為他就是新莊的「藝術之光」,希望學子們能珍惜這份情緣。



實景圖(一)



取景與構圖說明:



構圖



在風景畫的創作時,我總想將畫面延伸出多層次的空間,創造出能深入畫中的心境,所以延伸的步道、曲折的田默、小溪我都不會放過;因此在這裡構圖時,我便將銅像放置在畫面中的右邊,左邊是一條深入畫中的林蔭小徑,彷彿是一條朝聖的山道,當觀賞者在視覺的引領下走入林蔭小徑的同時,也正淨化俗心、沉澱凡務,當視線移轉到右側時方能瞻仰李大師崇高的法相與尊容。

創作的步驟:

我希歡用2B的鉛筆來打稿,在輕重的腕力下表現出深淺的輪廓線條;圖中我將中平公園的大石頭稍稍的移往左側,以便保有較為開闊明亮的草地來對比綠意盎然的群樹和幽暗的步道小徑。



大排刷將畫面刷上第一層水


鋪陳各個區塊的基本色調



當我把大排刷將畫面刷上第一層水後, 我開時鋪陳各個區塊的基本色調,任由顏色與水分在紙上自由流動、擴散,對於畫中一些不確定造型的樹林和草地花叢先染上一層顏色,大體上以胡克綠、黃赭、岱赭等,依不同比例畫出不同層次的綠色,這時我小心的避開雕像和大石頭,留下水彩紙原有的白底,並且畫上花叢的朱紅色。



待底層顏色稍乾後,用灰藍色(群青調入一些岱赭)畫遠處的林口台地



待底層顏色稍乾後,用灰藍色(群青調入一些岱赭)畫遠處的林口台地,留下遠景較亮的舞台大棚頂和竿柱等;接著用岱赭和胡克綠調色,以乾筆輕輕的刷出雕像後方的細葉欖仁樹的春天嫩葉,在這個時節的樹形中有較多透空處,要小心的留下空間,讓視覺可以穿透樹群到遠處,也讓畫面的空間縱深得以延伸。



繼續的點染綠樹,左邊的樹林交織重疊出一大片深淺不一的綠色,我以多層次的重疊留下一些筆觸 ,同時也刻意在局部暈染時將畫板豎起,讓部分的色彩往下流動產生自然性趣味,在樹林下方,我刻意的保留穿透到遠處的明亮空間,同時留下近景較亮的大樹幹。



用蘭竹筆轉動開岔後的乾筆來點畫矮樹叢、花叢、草地的暗處



我用蘭竹筆(水墨畫的用筆,我喜歡用來畫水彩)轉動開岔後的乾筆來點畫矮樹叢、花叢、草地的暗處,讓他們因為深淺的層次產生明暗的立體感,同時以橫筆觸的紫灰色來畫出小徑路面上的陰影和銅像的暗處。



勾畫樹幹與樹枝是畫樹最重要的成敗關鍵



勾畫樹幹與樹枝是畫樹最重要的成敗關鍵;就是如何來表現樹的立體感和前後關係,因為樹是具有往四面八方拓展延伸的枝枒,並生長出綠葉,我們可以觀察到大部分的樹種,都會在每一分岔的枝枒上形成生長出綠葉的集團,這些聚合在一起的綠葉就形成一個群體單位,在自然的光線下會有受光的亮處和背光的暗處,一棵樹是擁有無數的上下左右前後高低分布的集團來組合成樹的形狀;要以同樣的綠色明暗表現這些集團的前後空間顯然較為困難,我認為並不需太在意這些變化,而是在最後勾畫的樹枝時來表現才是最關鍵的程序,便足以讓樹群的關係呈現出來,也就是說畫樹枝、樹幹比對樹葉的描寫來的重要。



畫樹枝、樹幹比對樹葉的描寫來的重要


以焦茶的暗色來勾畫細枝,以表現深藏在葉叢間不受光的枝幹



左處的樹群是整幅作品中最重要的部份了,我先以焦茶的暗色來勾畫細枝,以表現深藏在葉叢間不受光的枝幹,同時注意樹由下往上生長由粗到細的原則;表現葉叢遮掩後方的樹枝時要讓線條中斷,交錯與分叉的枝條讓樹更有空間感。



前景的幾棵大樹,我用心的以小筆乾刷來描寫他的圓柱體結構和轉折的肌理



前景的幾棵大樹,我用心的以小筆乾刷來描寫他的圓柱體結構和轉折的肌理。



在最後的細部整理時,加深花叢、草叢的暗處、勾畫石頭上的中平公園刻字



在最後的細部整理時,加深花叢、草叢的暗處、勾畫石頭上的中平公園刻字後完成作品。

作品完成圖:



作品完成圖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