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2-9)

儒學與西方哲學略考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

歐洲高度文明的表現,如果說他們的文化哲學,沒有孔孟那種反思內省的修身養性內涵,他們能有如此謙謙君子之風嗎?況且人家上有上帝,下有民主法制,雙管齊下來限定人的思為,海德格爾、薩特他們講現象的顯現雖然赤裸裸,但其強調要保證個體自由情況下才有此顯現,即是說由民主社會制度來作此自由競爭的保證。

反觀中國儒家,其道德論就有點脆弱了,其雖有外在的天道監督人的思為,因天道畢竟沒有上帝人格化的直接威力,我這裡說的「直接威力」就是上帝是有形有像的神,對於執相思為的人來說,有直接的震懾作用;天道無聲無臭,無形無象,對於執相而思維的普羅大眾來說,不知天道為何物?其威力是間接的,其震懾力是柔性的。

孔子對此也看得很清楚,其「行己有恥」、「知恥近乎勇」就知天道對人的報應是柔性的,只有靠你自己心中有恥來踐仁。它不像其他宗教那樣由神父、牧師、長老來直接宣判人的罪惡,只由天自行來懲罰你。儒教的道德約束力可見一斑。

儒家若沒有佛教的互補,其道德約束力更弱,這是我的看法。那些國粹們只看到人家西方向外發展的理性哲學,而沒有看到人家也有如孔孟那樣深刻反思自我的哲學,而且人家正在流行這種哲學(環保、人權就是這種哲學精神的體現),而中國正提倡的「發展是硬道理」、「國家主權不容侵犯」、「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恰恰是反孔孟儒家心性的外向型哲學反映,它與儒家講心性的哲學相去太遠了,更不用說道家的「無為」學說了,它相去更是十萬八千里。他們那種急功近利的科學萬能論,當視孔孟、老莊無存在。

我們對認識論的辯證法和形而上的儒學作了簡略的探討後,可以看出,唯物辯證法是在地上轉:將物質和意識糾纏在一起,作物質與人交戰,這只是老子說的「人法地」的工作而已,其並無「法天」的功夫,這是很顯而易見的。而儒家雖作「法天」的功夫,但其加入道德倫理學而論,其雖有「明天人之分際」,敬天、畏天,但無通天之路(無道損的功夫),只能說是「地法天」的功夫,而無「天法道」的功夫(以人的意識去法道),因其沒有老莊「損無」的功夫來悟道,我尚存體,與天不合,故儒是半天吊打轉而已。其人還是不能與天合而為一,人生之困境還是存在。

還是中國古老的《易》展現得好:陰陽互相轉換,有時陽多,陰就少了;有時陰多,陽就少了。但不會是陽徹底戰勝陰,也不會是陰徹底戰勝陽,物極必反,「絕對」是沒有的。

儒家對處理事物的發展,採取一種「中庸」的態度,也就是在矛盾的兩個對立面中,採取不偏不倚的中間路線。……其高明就高明在這裡:中國人知道不可能徹底消滅矛盾,只能在矛盾的雙方取得平衡,以求達致生存的最佳境地。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就是抓住中庸之道。《 摘自本書 》

(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