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婚姻「新移民」相聚在聖馬羅亞洲協會

標籤:

【大紀元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心慈法國報導)12月19日,位於法國北方濱海城市聖馬羅(Saint Malo)城中心的「協會之家」門口,聖誕老人正在招呼入場的人們,房屋裡傳出陣陣孩童和婦女的說笑聲,他們正在準備聖誕樹。雖然窗外飄著雪花,屋裡卻透著暖意。剛剛成立一週年的「亞洲協會」正在這裡舉行聖誕聚會。「亞洲協會」的使命是幫助跨國婚姻「新移民」更快地融入法國主流社會。


聖誕老人正在招呼入場的人們(攝影:馬可‧安東/大紀元)

那麼這些嫁到法國來的外國媳婦們她們的生活裡是不是會因為文化的不同更加豐富呢?她們是怎樣適應異國他鄉的生活呢?

諾麗達‧佩蒂特,來自菲律賓,家有兄弟姐妹8人。她曾在家鄉的一家外企工作十幾年。2007年她放棄家鄉的工作,隨法國丈夫來到法國時,只會說一句法語:「Bonjour」,你好!他們倆口平日裡用英語溝通。

在法國遠離家人又沒有朋友,而丈夫在船上工作每隔一個星期就要出差一個星期,她獨自在家照顧年幼的女兒。「新的生活很難管理,剛開始的時候也很難去適應這裡的氣候和季節。」 唯一的社會活動是去CLPS法語培訓中心上法語課,在這裡她遇到了很多和她一樣因為跨國婚姻而來法國定居的外國人。每次上課大家都很高興,比手劃腳地用剛學的法語談論著各自國家的文化和狀況,簡直像一個小聯合國。

雖然說「千里姻緣一線牽」,但是諾麗達也親身體會到外國人在一個文化不同,語言不通的國家的難處,她感到需要與年輕的朋友們分享生活中的經歷並交流一下遇到的困難,加上自己從亞洲來,所以就發起成立了這個亞洲協會。協會的成員主要是法語課程培訓中心的學生,大多是嫁到這裡的有跨國婚姻的亞洲女性。法國顧問弗朗索瓦茲‧佩蒂特和阿涅絲‧捨瓦列耶女士的幫助也增強了協會成員的信心。

韓國的載熙‧威迪耶是一位35歲的業餘英語老師和旅遊資訊韓國自由撰稿人,她的丈夫是旅遊雜誌的編輯,兩人的共同愛好之一自然就是旅遊,他們一起輾轉香港、新加坡、印度等等,隨後定居法國。雖說生活在一起,各自還是保留著對自己國家飲食的愛好,丈夫偏愛法國菜。載熙偏愛韓國菜,每次做飯要兩種都做才能滿足大家的胃口。他們現在有一個快2歲的小女兒,載熙說女兒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自己不像以前那樣頻繁地到處去旅遊和穿著漂亮晚禮服參加宴會了,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照顧她。

中國的玉玲‧易班,是協會裡的會計。她姐姐住在巴黎,06年來巴黎後,邂逅了自己的丈夫,典型的老夫少妻,她四十多歲,丈夫七十多歲。她說,非常依賴丈夫,平時的生活都是丈夫給打理。他非常疼愛她,但就是不喜歡她做的菜。07年他們在中國大連買了房子,打算每年在中國住半年,然後在法國住半年。但人生世事無常,08年12月她丈夫突然得癌症死亡,而她們結婚時簽過婚前財產合同。對於突如其來的不幸,傷心之餘不知如何處理,她的法語又不好,一年以來多虧亞洲協會法國顧問幫忙,她現在可以繼續住在丈夫的房子裡,每月還有500多歐的政府補助,可以維持生活和繼續法語學習,協會的活動也給她的生活帶來了生機和溫暖。

跨國的婚姻同樣需要夫婦雙方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甚至因為文化的不同,就更要以理解和尊重對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為基礎,否則也會帶來悲劇的結局。來自俄羅斯的50歲的里拉前夫是法國人,她說之所以「不能接受法國男人的原因,是每頓飯總要為他準備複雜繁瑣的法國菜譜,吃飯的時候要衣裝正式整潔,餐桌上擺放整齊的各種盤碟、酒杯和刀叉,薩拉、麵包、頭盤、主菜、乳酪、餐後甜點和咖啡,缺一不可,這讓她受不了。」

自去年12月成立以來,聖馬羅亞洲協會已有來自亞洲國家的近30名會員。每月在協會之家舉行一次聚會,以便與更多的人分享在法國生活的經驗 。他們已經圍繞各自國家的烹飪食譜進行了多次定期聚會交流……

看著桌子上的日式飯壽司、蘇曼、辣椒豆醬肉絲、甜甜圈、印度蔬菜咖喱角、烤牛肉、炒蝦米粉、餃子、咖喱雞、基切、菠蘿鴨,還有各式各樣的蛋糕和甜點,真是琳瑯滿目!小朋友們玩著各種遊戲。隨後又以抽獎的方式分派聖誕禮物,能得到意外的禮物大家都很開心,最後是卡拉OK…… 其樂融融!


桌子上各式各樣的蛋糕和甜點,真是琳瑯滿目!
(攝影:馬可‧安東/大紀元)

桌子上各式各樣的蛋糕和甜點,真是琳瑯滿目!
(攝影:馬可‧安東/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跨國婚姻媒合公益化 台移民署加強取締違法
苗縣新住民國際日   週日頭份登場
王心慈:中共社會造假氾濫的原因——黨文化
韓國留學心語:韓國人的跨國婚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