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典藏多樣台灣 深化數位學習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北報導)「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97年成果展,於2月9日至28日在台北市科技大樓1樓展出,首次結合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之研究成果,利用數位科技把台灣的獨特及多元的自然與文化保存來,約有218萬件數位典藏及已完成5.3萬個的數位學習課程。藉由數位學習,將台灣的豐富文化,推向國際舞台,提升台灣競爭力並承傳發揚文化。

本次展出分為「主題區」及「計畫區」兩個部分,主題區則依成果屬性分為產業加值、教育學習、及學術研究三類,共呈現24項主題計劃成果。而計畫區分成八個分項計劃,其計設概念將以數位內容為主軸,並以教育學習做輔助,透過技術研發展示平台之路徑,達到加值應用及國際合作之目標。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羅權表示,台灣的生活、文化、知識及自然多樣性應妥善保存記錄,留傳給下一代,台灣在典藏數位學習占有優勢,一是數位典藏起步的早;二是自然與文化多樣性;三是網路基礎建設成熟;四是台灣在全球研究華文及漢學有舉足輕動的地位。

李羅權提到台灣在多次參加數位典藏展讓各國驚豔,另外數位學習方面,台灣學者在國際領先的六家數位學習雜誌中,所發表論文總篇數與被引用次數都排名第三名。台灣最近也從特別301名單除名,顯示台灣擺脫盜版王國的污名,繼續向創新王國邁進,台灣對智慧財產的保護,使外國願意來台投資,所以數位典藏學習國家計劃起了很大的作用,希望專家學者繼續在這方面努力,讓台灣領先。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翠溶表示,這次特展把台灣218萬件文物透過數位典藏保存起來,累積已有370萬筆數位化媒材,包括影音、圖片、文字等,透過聯合目錄與網路平台可提民眾使用。

聯合目錄上的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不僅可做為教育研究素材與產業應用加值的目錄,同時也是提供學術研究、教育發展與企業應用的最佳瀏覽平台。

劉翠溶指出,其中特展已完成5.3個萬數位學習課程,建立255個網路與資料庫。台灣的數位學習產值從前1000名大企業導入數位學習的比例, 在2003年到2007年從大約14%提高到52.3%,數位學習產值在2002年到2007年從大約7億增加到120億新台幣。

劉翠溶談到,台灣使用網路人口已超過1,400萬人,透過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所建置的虛擬展示平台與虛擬學習平台,讓使用者可輕鬆瀏覽使用數位典藏資訊,文化知識傳遞在彈指之間即可完成,不受距離與電腦容量影響,期許達到典藏無限、學習無限。

另外也將於3月5日到4月30日在全國五所大學,包括花蓮東華大學、桃園中央大學、臺中中臺科技大學、澎湖科技大學、台北台灣大學巡迴展出。詳情請上活動網址: http://ae.teldap.tw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