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心得

我的兒子就像一條孤狼

我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從孩子十二歲起,我就天南海北地經常漂泊了,全年十二個月,能夠團聚的時間加起來最多個把月。當然也有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可用,但拿起話筒,無非都是一些日常的寒暄,孩子沒有更多的話跟你講,你給他講的,他也沒什麼興趣聽,整個通話興味索然。於是不能不承認,這做爸爸的味道,看起來是越來越淡了。

這種情況下,特別懷念跟孩子天天在一起的日子。那時收入微薄,只能維持基本溫飽,但怎麼苦都沒讓孩子吃多少苦,孩子就是自己快樂的唯一源泉,孩子就是自己唯一的希望。沒有事業,但是有孩子。到後來自己投身江湖,事業似乎是蒸蒸日上了,但是孩子卻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問題還不在這裏。如果孩子只是離自己遠,但是跟母親親,也還好辦。問題是孩子對母親也有抗拒心理,甚至抗拒更厲害。這就不能不令人擔憂了。

孩子的變化是明顯的。小時候的孩子,是明朗的,友善的和自信的。無論跟誰交往,都不存在交往障礙,都是落落大方。原因簡單,無非是自己影響的結果,因為那時孩子天天都跟著自己跑。後來的孩子,帶他見個人,即便是自家親戚,他也往往老大不情願。這裏的原因也簡單,無非是封閉的結果。我身處異地,他媽媽成天上班甚至週末都上班,也沒多少時間跟他交流。所以他除了圈子裏的幾個小朋友,就再沒有什麼社會交往了,對外面的世界如果說不上恐懼,至少是隔膜的,生疏的。

知道這是代價,但也很難扭轉,只能力所能及地去改變一點點。每個月回家探望,就成了幾乎是雷打不動的保留節目,而且盡可能地在家裏多呆一天或半天。不能說,這一點作用沒有,但總起來講,作用並不如意。孩子的成長,跟自己的期待,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不是智商的差距,學業的差距,而完全是情商的差距,對人的瞭解和理解,對社會的瞭解和理解,以及對自身的瞭解和理解,都不能令我滿意。

本來,我自認為孩子學文科的優勢最大,因為我就是文科出身,孩子如果學文科,先天地就佔據了制高點。但他竟然不樂意,而是早就傾向於理工科。我也只好認了。固然孩子的選擇不好過度干預,但想想孩子情商上的缺陷,也還是讓他跟物理世界多打交道的好。到了西方社會,人家的好多孩子從小就浸泡在深厚的人文傳統之中,潛移默化,人文早就有如基因,滲透了他們的骨髓。這點上,自己的孩子並無競爭力可言。既如此,何不如讓孩子另作打算呢?

想想真是孩子的悲哀,但這應該不僅僅是我的孩子的悲哀。我們兒時是貧窮的,沒有現在的電腦遊戲,沒有現在那麼多光怪陸離的玩具,有一把木頭槍,就夠高興好多天了。但我們的兒時生活是充實的,幸福的,家裏有兄弟姐妹,鄰居有那麼多玩伴,所以從來都不知道什麼叫寂寞。而且有那麼多課餘時間,可以讓自己投身於家鄉的山山水水,閃亮的露珠中,清澈的溪水裏,高高的草垛上,都隱藏著神秘的樂趣。

但這一切,今天的孩子都不能比。家對於他是寂寥的,同伴也往往被學業所俘虜,所以家門外他也往往是孤獨的。我經常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孩子說,你小子就是一條狼,而且是荒原裏的孤狼,只能靠自己闖天下。

後來我一狠心,把孩子送出了國門,反正在國內他也是流浪,那還不如到國外去流浪,直接做個世界盲流。送出去後,跟孩子的距離反倒似乎近了一點,孩子每天上課不到五個小時,而且經常放假,所以我總有時間,跟孩子在網上聊天,或者通EMAIL。所以,自己反倒似乎比過去更能履行做父親的責任了。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