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給你的是最好的嗎

余愚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初為人母,在欣喜之餘,我常問自己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留給孩子些什麼?是金錢、學問,還是……反覆地思考後,我體會到「萬貫家財也換不回一個浪蕩子」。因而,以良好的身教及親子互動去培養一個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就成為我當時的目標。所以,在兒子成長過程中,我雖然不算是個負責盡職的母親,但從不曾缺席,也未曾讓他當過一天的鑰匙兒;如今,兒子已長大成人,也有正當的工作,多少往事如今回憶起來還真是既慚愧又欣慰。

記憶中,兒子到三歲才會說話,而且常常辭不達意,除了我這個媽媽懂得揣測外,很少人能聽懂他的意思。他可以把「睡不著」說成「睡不飽」,甚至常常是一半國語,一半台語,如「老虎」他讀成「ㄌㄠV」「ㄏㄡˋ」。為此,我相當煩惱,不知該怎麼辦?到處求醫,最後綜合醫師的看法,大概是因為在兒子正當要學習語言的時刻,外子因工作的關係,我們舉家從台灣遷往國外住了二年又返國,剝奪了他學習語言的機會,以致於他的語言組合被混淆,一下子國語,一下子台語,一下子外語,使他的學習無法適應,自然表達方法也就無法正常。

在明白事實後,我只有付出更多的愛心,多給他練習聽、說的機會,耐心地「等待」。所幸,隨著年齡的成長,他慢慢有了改善,從單詞到能表達整句話的意思,看到他一天天的進步,我內心中有著無限的欣慰。

小學二年級時,兒子的老師指定當天的功課是背「九九乘法表」。一向求好心切的我,急著要求兒子要在一夕之間背好,根本忽略他的身心狀況及能力,只以自己的經驗及毅力去要求他,不會背再背、背了又背,背不好不能休息,就這樣一直折騰到深夜。雖然,功課背好了,但孩子也累了,我也筋疲力竭。當孩子流著淚水哀求道:媽媽,我好想睡喔!我這才從孩子渴求的眼神中,驚覺到他的恐懼與不安。多麼可怕!我竟像惡魔似的摧殘這樣一個善良、無辜的稚齡孩子,一個自己口口聲聲說的心肝寶貝。我根本忘了初為人母所許下的諾言,只想贏得親朋的讚美說:「你的孩子好聰明喔!」為此,我內疚了好一陣子。

經過一番思考與自責後,我體會到兒子的記憶力是無法在短時間內背出東西來的,他是需要時間慢慢引導,慢慢啟發的。從此,我改變對兒子的教育態度,多關心、多鼓勵,常常肯定他,以建立他的信心。在他升上三年級時,硬著頭皮要求學校安排一位有愛心、耐心、不打罵學生、功課又少的老師當他的導師。果然,這段期間他生活非常愉快,不但學習了課內的知識,同時也奠定了他日後學習自然科學的基礎及對文學的興趣。

天下父母心,每個父母都認為要把最好的給子女,卻忽略他們真正的需要及所適用的是什麼?兒子升上五年級時,換了一位新老師,每次送東西到學校給孩子(包括上課時間),總看到級任老師趴在桌上睡覺,學生吵翻天他也不管。問過兒子後,才知道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幾乎每天有好幾堂課是如此。經過與校方溝通後也未見改善,與先生商議後,決定將兒子轉學他校。但事前我們並未與兒子溝通,也沒尊重他的意見,於是他就在我的安排下,心理毫無準備,今天在甲校上課,明天就到乙校上課。當時,我根本沒有考慮兒子的適應問題,只一味地認為這一切都是為他好。

兒子上大學後,終於說出他心底的話:「媽,說真的,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很感激有你的伴隨,也明白你的苦心。但是,那一次沒有預警的轉學,卻是我人生的夢魘,你知道嗎?為了適應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我心靈受到多少的苦。」聽完他的話,我內心一陣抽痛,說真的,在教養兒女這條路上,我往往以自己標準來衡量事情,以為給孩子是最好的,卻忽略了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看法與需求。所幸,我也能從失敗中去檢討改進,重新給孩子一個自由空間,讓他們去嘗試、去創新,讓他們走出他們自己的路,孩子真的是來教我的啊!

轉載自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各個年齡段的兒童都能夠完成一些他們那個年紀的孩子所能做的事。作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掌握新的能力,而且給孩子信心讓他做得更好,是育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 上個月學校舉辦的家長日中,有一位教授這樣說:「在座家長多半與我有相同的成長背景,記得在小時候,要是在學校或外面跟人打架、被人欺負,回到家一定不敢吭一聲,因為我們知道,說出來的話只有一個後果,那就是再挨一頓打,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孩子被同學揍了、或是當老師的敢碰我寶貝孩子一根汗毛,現在的家長隔天就到校理論或鬧到校長室去,……」
  • 我們家長討論著是什麼因素造成價值觀的改變;因為如果文具、外套丟了,又久久的沒人招領,是工商社會的功利主義造成的?是為人父母的身教造成的?還是學校的教育失敗了?
  • 孩子很小的時候,大約兩歲左右吧,有一回走在路上,我指著路邊轎車車牌的號碼,跟他說:「0」。此後只要剛好看到「0」,就告訴他:「0」。不多久,他自己就發現了一個「0」,當然囉,我們彼此都很興奮。這是孩子識字的開始,很自然、也很好玩。
  • 小孩子要的不只是吃吃喝喝而已,他們在精神層面的需求大於感官層面。有了電視以後,孩子好像就不會玩了,每天放學回家便守著電視機,被動的接受別人灌輸給你的訊息,一旦沒有電視便茫然不知該如何打發時間。被動慣了,主動的機制生鏽了,想動也動不了了。
  • 孩子未必完全是從求知欲的角度提出各種問題的。當他有了問題,一問媽媽就得到了解決,於是感到讓母親解答比自己去思索容易,孩子的提問往往是在這種心情驅使下提出來的。因此母親對於孩子的提問,不應該像百科全書似的,機械的答覆了事。應該在啟發孩子動腦思考的同時給予回答。
  • 擁抱是一種很甜美、很溫馨的感覺,還記得曾經上過這麼一堂課,教授要教大家體會擁抱,擁抱對西方人來說是很自然而常見的事,這個課題對東方人而言,卻是很大的挑戰,樸實的民風、保守的道德觀念讓很多人不知道擁抱的滋味,教授懇切的說,擁抱是一種壓力的釋放,是一種關懷與愛的傳達,更是不可或缺的健康的資糧。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