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安全
教師心得:如何教育與導正霸淩他人的孩子
對於那種總是欺負他人又屢教不改的學生該如何教育呢?我相信這是所有的老師最頭痛、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母親們分析校園欺凌故事
蘿拉認為,每個人都應阻止欺凌行為,但家長和教師應承擔大部分責任。「有些孩子甚至被欺凌致死。」 學校裡面這樣的事時有發生。
家長老師快抓狂,熱血教官才能搞定的青春教養練習(1)
「大人要常常提醒自己,當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最需要愛的時候,霸凌的發生只是求助的一種方式。如果我們習慣在事發後揪出罪魁禍首處罰,以為這就是處理,其實反而加劇了校園中的不平等,孩子學會的不是尊重,而是以暴制暴。」
佛州家長:學校霸凌現象嚴重
根據《奧蘭多哨兵報》最近一篇報導,中佛州部份家長反應,學校的霸凌現像比較嚴重,和公佈的統計數據不一致。 據報導稱,中佛州狼湖中學(Apopka’s Wolf Lake Middle School)一名11歲的男孩上中學不到兩個月,就...
西澳家長們現在開始使用GPS技術來監控自己孩子們每天的行蹤。自從兩個月前發生了兩名學生從珀斯一家小學翻越圍欄逃出學校事件後,加上一個多月前又有兩名幼童從珀斯一家假期托管所被拐騙並性侵後,這種具有追蹤功能的手錶一路暢銷。
上週一下午發生的一樁意外事件後,南珀斯區的學生們被警告在上學和放學路上一定要保持警覺。Floreat Park小學也在上月發信給家長,籲注意可疑男子出沒。Ursula Frayne 天主學院位於Victoria Park區,校長帕克(Veronica Parker)給所有家長發了一封信,詳細介紹了週一發生在當地一所小學附近一名學生和一陌生者之間的恐怖事件。
(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孩子在幼稚園或者學校被打後,應該忍讓還是應該還手?最近大陸官網熱傳一段父親教孩子:「她再打你,你就打她。」跟帖的多數網民都認同要「以牙還牙」的作法,有評論稱這種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變得自私和暴力,如今學校暴力事件頻發,每個孩子都是受害者。
當梅利莎(化名)問母親她是否可以在家上學時,她只有7歲。在讀二年級的這一年中,她經常被同學欺負,辱罵、掐以及揪頭髮。
自1996年以來美國校園至少發生50起震驚全美的槍擊案,幾乎所有凶手均是學生或畢業校友。被殺的有校長、老師、學生。在2012年2月底,俄亥俄州的小城高中威士敦(Weston)又發生17歲的學生持槍殺害三位學生的凶案。心理學家分析這些凶手的共同處:四分之三的凶手覺得在學校受到欺侮,被迫害、被孤立。
學生霸凌行為的發生,多與社會環境變遷、家庭功能喪失等因素有關。校園霸凌不僅是教育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除有賴中央、地方、各級學校及社會各界,尤其需要學生家長共同關心及持續面對,方能有效降低發生機率,進而予以杜絕。
(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朝陽科技大學在「行政院勞委會99年推行勞工安全衛生優良單位及人員選拔活動」中,拿到台中市第一所,也是全國唯一獲獎的技職院校。市長胡志強在市政會議上頒獎鼓勵,並表示要借重該校經驗,帶動台中市學校「永續安全校園」的觀念。
坦白說,現今的校園裡的確存在許多難解的問題。有責任感、熱心的老師會以令人信賴的方式處理問題,將傷害降到最低。有些老師則避之唯恐不及,甚至企圖將事件引導至無關痛癢的情節。講究紀律與在乎孩子的學校,明白啟動校園輔導機制的重要性,懂得採用理想行政與輔導人員做為老師的支援,一起解決難題。但是,多數家長卻在遇到校園傷害或不適任教師事件中,被迫默默帶著孩子及傷口離開。饒是令人不勝噓唏與無奈!
霸凌問題源自於道德的下滑。近年來社會變遷,再加上家庭漸失教導功能,校園中又不重視道德教育,造成校園亂象頻生,霸凌增加。所以要想解決霸凌問題,只加強學生的法治觀念,是無法改變人心的。更重要的是要喚醒學生的道德理性與良知善念,如此才能正本清源。
(shown)真正的勇者是有能力、有擔當的人,當看到別人的苦難會感同身受,會迫不及待想要奉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那些孤苦無依的人,如此才會得到眾人永恆的肯定與喝采。。
日前有學者專家提出霸凌是因為同學「情緒沒有抒發的出口」。對於這樣的觀點,我倒是有點不同的看法:正是由於倫常架構傾斜不振,人們放任感情用事,才造成霸凌之事層出不窮。「不高興就要發洩」,反倒成了正當理由了。
由於校園暴力日趨嚴重而校方無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如今有愈來愈多的家長選擇「家庭教育」。
校園暴行、性侵害、恐嚇取財、蓄意殺人、傷害以及毒品交易等,是學校常見的犯罪事件。以下提出幾個相關的因應對策:
古人本以仁義孝慈為天性,絲毫沒有宣導孝慈仁義的必要;唯有大道傾斜不正、六親反目成仇時,仁義孝慈才又被高舉提倡。當國家大張旗鼓杜絕霸凌現象時,問題的嚴重性,已遠遠超過一般人的認知;尤其連最天真無邪的孩子都顯現乖逆暴戾的跡象;樹立倫常法規基礎的校園,都服膺於逞凶鬥狠的叢林法則時,社會前景與下一代的發展,豈是「杜絕霸凌」四字可以訴盡?
19日,兩名學生分別被同一名中年男子試圖誘騙上車。事件發生後,悉尼警方提醒學生家長注意學生安全。
知名藝人之子參加黑道幫派並擔任幹部,從事非法活動,由於具有學生身分,衍生不良幫派組織滲入校園,吸收學生進行簽賭、討債等不法行為,涉案的學生都是高中、高職和大專院校學生,初步估計,染黑的學校多達十多所,嚴重危害校園安全,影響學生身心正常發展。
校園霸凌與手足霸凌息息相關
校園霸凌與手足霸凌有密切關聯。家有兄長的孩童是最容易受害的一群,而且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欺負年幼的弟妹。由此可推知哥哥是手足霸凌中的霸凌者,其欺凌行為似為維護其「統治、權力」地位;而女生的欺凌因素與出生次序無關,主要是手足之間未能和睦相處所引起。
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文化國家,在種族的包容上曾有著很好的聲譽,但據近日對中學生的一份調查發現,澳洲中、小學普遍存在著種族歧視。
在過去一年中,昆省發生在包括小學在內的公立及私立學校的暴力人身襲擊事件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其中最惡劣的犯罪者中甚至包括了女學生。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急升趨勢令人震驚。
如果孩子的父親經常對母親施加暴力,孩子呼吸系統嚴重感染和腹瀉的危險就較高。這兩種疾病是全世界幼兒死亡的兩大主要因素。 (2009-08-24-voa72.cfm)
美兒科學會籲防治校園霸凌和約會暴力
(大紀元記者秦飛編譯報導)美國兒科學會(AAP)敦促醫生,就校園霸凌和青少年約會暴力問題,扮演積極的角色,提醒家長關注此問題並事先預防之。專家建議教導孩子辨識霸凌行為及其解決方法,並且修正青少年錯誤的性別觀念,學習兩性互重。
老師及家長需敏感的觀察到孩子的變化,像是孩子常會說不舒服不想上學、作惡夢、咬指甲、退化行為出現,如:尿床、食慾不佳、情緒化、零用錢個人物品常不見(被同學搶走偷走)等,都有可能是孩子長期處於被霸凌的特徵。
通常在小學的孩子之間,霸凌事件大致上有三類:肢體性:踢、推、打人等,也有嚴重的打架、虐待等暴力行為。語言性:嘲笑、取綽號、罵人、恐嚇威脅等。關係性:被排擠、被傳謠言等。不光是學校老師困擾這些霸凌事情,有些家長也都面臨孩子因為被排擠、被捉弄,而不喜歡、甚至不敢上學的壓力。
據澳大利亞一項全國性研究調查發現,在四年級至九年級的澳洲學生中,有4%的學生表示他們經常遭受欺負。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綜合報導)最近美國校園凌霸、網路凌霸事件頻傳,不少青少年因壓力過大,常有輕生之念。2002年以來,麻州就有15起11至14歲的少年自殺事件,去年一位13歲的吉摩爾學校(Gilmore Academy)的六年級資優生輕生,上周更發生伊州春田郡(Springfield) 11歲少年自殺事件,不但引起家長與教育學界的關注,更凸顯美國校園品德教育的缺乏。
西澳省政府決定再聘用五十位心理專家來幫助改進學生的在校行為。
    共有約 33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