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有望迅速走出低谷?

標籤:

【大紀元2月2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華盛頓報導)中國經濟可望最早走出衰退的觀點正在越來越多的關注。樂觀者認為,中國經濟回升在望,這將有助於亞洲的復甦,也有利於全球經濟擺脫衰退的努力。但是,悲觀者表示,在世界經濟再平衡的過程中,中國面臨的風險要遠遠大於現在多數人的估計,不是中國拯救世界,而是世界拯救中國。

中國經濟是否會在近期走出衰退的話題成為最近經濟學家們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美國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拉迪態度樂觀,認為中國銀行系統資本狀況良好,消費者沒有去槓桿化的壓力,政府負債很少,在經濟刺激措施的推動下,中國經濟有望在今年第一季度或者第二進入較快增長的軌道。

但是還有不少專家沒有拉迪這麼樂觀。摩根士丹利公司的亞洲主席羅奇博士認為,中國消費水平太低,提振消費的措施難以產生足夠的效力。同時經濟刺激方案過份注重基礎建設,對消費的影響是間接的。羅奇認為,在外部需求崩潰,國內消費疲軟的情況下,中國今年如果能實現6%的經濟增長就已經是相當理想的。

*佩蒂斯:貿易順差國受打擊最嚴重*

另外一位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北京大學的外籍教授麥克.佩蒂斯(Michael Pettis)對中國經濟的中、近期前景更為悲觀。他表示,人們之所以對中國經濟感到樂觀是因為沒有看到在經濟失衡的調整過程中受到打擊最重的不是具有貿易赤字的國家,而是擁有大量貿易順差的經濟體。而中國正是全球最大的貿易順差國。

佩蒂斯說:“記得1930年代,在貿易崩潰期間,受到毀滅性打擊的是貿易順差國,而不是貿易赤字國。貿易赤字國的表現大體還算可以。我認為,我們可能會看到這一歷史的重演。如果貿易急劇萎縮,面臨風險最大的就是貿易順差國。”

佩蒂斯指出,當年的美國跟現在的中國一樣,由於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產能急劇擴大,但內需的增長並沒有跟上,結果只有通過出口給產能尋找出路。大蕭條開始後,國外市場在三年內縮小了70%,美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一下子突出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佩蒂斯表示,辦法只有兩個,一是擴大內需,二是大刀闊斧削減產能。擴大內需不可能,因為金融系統癱瘓,消費者陷入困境。所以美國當時只剩下削減產能這一條路。佩蒂斯說,在衰退期間,需求過剩的國家需要擴大產能,這相對還比較容易。但是產能過剩的國家要忍受更大的痛苦來削減產能。

北京光華經濟管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佩蒂斯認為,北京現在可能還沒有充分意識到這次全球經濟再平衡過程中中國削減產能的規模究竟有多大。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中國在亞洲的主要貿易夥伴們的出口下跌幅度遠高於中國。這並不是因為中國具有某種特殊的競爭優勢,而恰恰顯示,中國今後削減產能的空間還很大。佩蒂斯表示,現在就認定中國已經走過衰退谷底,而開始回升無疑是太早了。

*普拉薩德:就業增加慢*

還有一些學者雖然對中國通過經濟刺激措施保住8%的經濟增長並不懷疑,但是他們也認為,這種回升將是臨時性的。中國會在隨後付出更大的代價。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就持這種看法。

普拉薩德說:「問題是,即使投資上去了,中國依然面臨這樣一個兩難的困境–投資增加了但就業還是上不去。就業增加的速度是遠遠趕不上GDP增長的速度。在過去的十幾年裡,GDP平均每年增長10%,而就業的增速只有1%。而這1%之中,大部份都是來自出口加工行業。中國就業的增加非常依賴出口。這就是問題所在。」

普拉薩德現在還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貿易政策教授。他表示,中國經濟從投資和出口推動型轉向內需推動型的任務因為經濟衰退而變得格外困難。經濟環境的惡化和失業的大量增加會加重消費者增加儲蓄的意願。而刺激措施又過份側重投資,結果只會導致經濟更加不平衡。在短期的刺激作用下,GDP增速可能會有所上升,但長期的問題將會因此而更加嚴重。

北京光華經濟管理學院的佩蒂斯教授指出,中國削減過剩產能需要至少四、五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完成之前,佩蒂斯希望,美國等世界各主要經濟體應當給予中國一定的寬容,不要對中國的出口商品關閉市場的大門。如果有關各方訴諸貿易戰,這只能會延長中國經濟轉型所需要的時間。

關鍵詞:中國經濟,增長,就業,衰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辛中國:選擇民主,拒絕專制
美參議員關切中國貿易政策威脅美
金融時報:台灣救經濟 靠中國難起色
謝國忠︰中國股市 恐後繼無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