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華:如何拯救新聞?

張錦華(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

人氣 15
標籤: ,

【大紀元3月18日訊】美國報業危機似已迫在眉睫:讀者流失、廣告下滑、成本上漲、紙張短缺,於是各報紛紛裁員減張、停止紙本發行、甚至宣告破產!其實,台灣的情況也不遑多讓。最近《時代》雜誌刊出一篇文章,緊急討論如何拯救報紙,或者應該說,如何拯救新聞。

其實報紙銷售銳減,並不表示讀者不看新聞。該文章有一個很有趣的數字:雖然美國多數知名報紙的發行量不斷下滑(如上一季《華盛頓郵報》下滑6.3%,《紐約時報》則勉強打平),但是,網路新聞讀者卻不斷大幅上升,《紐約時報》的網路閱讀率上升34%,《華盛頓郵報》則上升60%。也就是說,新聞產品仍是消費者喜愛或是需要的,只是通路變成網路;所以,報業前景不佳不代表新聞是夕陽工業,新聞仍是民主社會不可或缺的。

只是,目前網路新聞都是免費的,而網路收入靠的是廣告,而不是內容;大家寄望流量增加,廣告收入會上升。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去年的線上廣告量竟也下滑了3%。如果網路廣告模式也不可靠,報紙又面臨寒冬,新聞還有未來嗎?

因此,此時正是我們必須回到問題核心的時候:如果讀者仍然需要新聞,需要具有專業的新聞品質,那麼,為什麼應該免費看新聞呢?就像我們傳簡訊要付費、過高速公路要付費、為每首喜歡聽的歌付費,不都是理所當然的嗎?要不然歌手吃什麼?誰來提供服務?誰能每天堅守新聞現場為公眾提供資訊?

所以,大家在享受免費線上新聞時,其實背後隱憂極大,為什麼新聞工作是依賴廣告商付錢,而不是直接閱讀新聞的讀者?新聞和讀者之間如果已經沒有直接關聯,讀者的意義如果只是收視率的數字之一,新聞工作者不再需要回應讀者的需求,只要在意廣告商的需求,那麼新聞專業的基礎何在?

《時代》雜誌創辦人亨利魯斯就曾經表示,他不能認同新聞媒體完全依靠廣告收入,認為那是道德上令人厭惡的、也是經濟上自我毀滅的作法,因為他相信一個好的新聞事業,發行人的首要責任是面對讀者,而非廣告商。

因此,該文大力鼓吹付費閱讀新聞的合理性,當然,關鍵在於技術上能否讓讀者感到非常方便和低廉,像iTunes 般容易的微額付費法應是有可行性的;在此同時,每一個讀者也都應該建立新世紀的道德觀念:免費看新聞是不道德的;付費看新聞,是維護好新聞和好媒體的不二法門。◇(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綠委要求對中國日報撤照 新聞局:先了解
聽眾老矣 BBC兒童節目停播 
西雅圖快訊報走入歷史 百年老報轉戰網路奮鬥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