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素:兩個小孩made in china的故事

人氣 2
標籤: , , ,

【大紀元3月20日訊】對於半老的大陸人來説,初來海外的時候英文都不是太好,對於和父母一起來的孩子更是如此。在當時的情勢下,有一個故事在朋友圈中極為盛行。

一位的朋友孩子大約4-5歲的樣子,非常聰明乖巧,剛來加拿大時,唯一懂得的英語是made in china。第一天上幼稚園時,老師問她叫什麼名字?她回答說:made in china;老師又問她幾歲了?她回答說:made in china;接著問她從哪裏來?她依舊回答:made in china。

朋友們戲說「整個一個made in china的小傻瓜」,語言雖粗,但是談笑間無不透露出對於孩子的憐愛之情。現在這個孩子也該是上高中的年紀了。不知道她是否還記得她初來乍到的小故事,也不知道她對於made in china這個詞是否有新的感悟?

最近又聽朋友講了一個關於小孩made in china的故事,那是一個西人小孩,當時雨過天晴,小孩正在樓下騎兒童三輪自行車玩兒。騎著騎著突然車子出了毛病,身邊陪伴他的父親還沒有反應過來,這個也才4-5歲西人男孩脫口而出:made in china。

我的這位朋友下班回家正好看到這一幕,半晌沒有返過神來。他想,像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對中國會是什麼印象?!

以我個人經歷而言,made in china這個詞的使用有過幾個階段。起先中國大陸政府對於經濟發展的政策鬆綁後,中國製造出的產品開始百花齊放,但是主要由鄉鎮企業出產,家庭作坊式的也比較多,產品開發屬於摸索階段,質量不很過關,同時也還沒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記得那時吵得最兇得是在產品包裝上不敢打上made in china字樣。

接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憑藉中國人的聰明才幹,中國生產的產品越來越成熟,一些鄉鎮企業在擺脫了政策的捆綁後,發展成大型企業,在產品質量上和國企相比毫不遜色。made in china的標記也隨處可見。我當時覺得經過49年以後數十年的折騰後,中國人總算可以揚眉吐氣了。

可惜好景不長,在撈一把的心理和一切向錢看的方針思想指導下,經過一系列假藥、毒玩具、毒奶粉等事件後,made in china和危險掛上了鉤。單就華人超市而言,made in Taiwan產品的價格遠高於made in china。除此之外,made in china也和廉價、劣質產品相連,一元店中的商品絕大多數來源於中國大陸。在我們去大商場購買服裝和家用電器時,made in china的產品也是最廉價的,價格甚至低於印度、馬來西亞、泰國等貧窮亞洲國家出產的產品,那麽和韓國、日本制產品就更不能比了。

made in china的產品不僅廉價,往往還非常容易損壞,不如其他國家的產品經久耐用。爲了支持國貨,我曾經數次購買國產的開啓罐頭的開啓工具,但是由於製造產品使用的鋼質不夠堅硬,不久就卷了刃。最後,還是購買了其他國家的產品使用至今。

當然不僅僅是made in china的產品廉價,在很多場合,移民海外的大陸華人都會有被其他族人看低的感覺。比如在加拿大,去工廠打工時,中國移民的入門工資有時也比從北歐等地移民來的人低,有種說法是大陸人cheap,給多少錢都干。總之這是一種中國人無法迴避的現象。不過這種現象在同是華人的香港人和臺灣人身上不曾出現,比如他們的產品可以賣的更貴,在公司也可以得到更好的職位和待遇。

當然現在也有中國大陸人揮金如土,據說在加拿大的溫哥華和美國的洛杉磯等地的豪宅很多都被大陸客購得,並且是一筆現金付清。同時,也有大陸官商遊客在海外狂買名牌貨、在賭場豪賭一擲千金,更有大陸炒房團去美國炒房,但是大陸貨廉價、大陸人廉價的陰影在大陸華人的頭上卻始終揮之不去。中國人和中國貨不能被其他族人尊重,究其因,皆是出自一個「德」字。◇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哈克歷險記(90)
報業寒冬 聖地亞哥聯合論壇報轉手
老外經驗談 莫文思用心學中文
微軟推IE8瀏覽器 稱更快更安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