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名人

名人傳記精選:一代導演斯皮爾伯格(45)

那個古怪、壞脾氣的鯊魚捕獵手奎思特,他教給布魯迪和胡波如何殺死那個龐然大物後,自己卻被鯊魚殺死的那段情節是該片絕妙的一筆。霍華•塞克勒對這部影片做了很重要的貢獻。在佛羅里達,他聽說了一些故事,美國一艘名叫印第安那波力斯的潛艇載著一枚原子彈從美國空軍基地太尼安島前往日本廣島,在回來的路上被一枚魚雷擊沉。這條船12分鐘內就沉了,船上1100人掉進水中。由於行動是秘密的,因此無一人獲救,在這個時候鯊魚吞食了許多人。

  這一事件喚起了斯皮爾伯格的想像,他來到約翰•米留斯的家把這個故事講給他聽,米留斯這陣子正全身心地投入在一部即將由他執導的片子《閒人》裏,這是他導演的第一部影片,因此他忙得根本沒時間去寫《大白鯊》的劇本。但這個“印地安那波力斯號”的故事卻有一種巨大的魔力吸引著他。米留斯迅速測覽了一下這份值得研究的素材,50分鐘內便寫了一個約9分鐘的情節:奎恩特回憶起了這段沉船的往事和那些吃人的大白鯊。

  斯皮爾伯格感到米留斯本人十分想演奎恩特這個角色,可他們已經把它給了斯特林•海頓。海頓曾主演過胡斯頓的《柏油森林》和庫布裏克的《兇殺》,由於稅的問題和曾出賣過朋友的原因多年流亡國外。這位航海周遊世界歷盡千難萬險而且經常處於貧困中的人,有理由玩世不恭。海頓曾在巴黎的一條駁輪上生活過,他寫作,偶爾也參加一些表演。紮紐克、布朗跟他談了幾個月,但盯著他的稅務官員向美國國內稅務局打了保證,他們會拿走他在美國掙的每一分錢。

  4月份,《騙中騙》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和最佳導演獎。羅伯特•肖扮演歹徒勞尼根這事本身就為這部片子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大衛•布朗讓他來演奎恩特,並給正在紐約沃奈參加演出斯特林伯格的《死亡之舞》的的羅伯特•肖送去了一本《大白鯊》。

  即使就奎恩特這個角色而言,羅伯特•肖這個喜歡吹毛求疵、愛爭吵的愛爾蘭人的風格也嫌過於粗魯了。德克•鮑蓋德輕蔑地把肖形容為“只有兩個動作做得好的演員,……對著風雨大喊,叉著腿站著。”當斯皮爾伯格看了威廉姆•弗裏德金根據哈樂德•平特的小說改編的《生日聚會》一片盾,他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如果情緒控制得好,這舉止會給人強大的震撼。

  肖本人是個小說家,他認為《大白鯊》是“被一大堆人編出來的……一個破玩意兒。”他妻子瑪麗•烏爾勸他還是去演這個片子。他告訴紮紐克、布朗,等他拍完已經接下的片子後,他會看這個劇本的。爾後,他去了愛爾蘭,在扮演了一大堪走卒和反派角色之後,他在特來威爾•霍華德的《瞬間》中得到了一個引入注目的角色,與索菲亞•羅蘭一起配戲——這是一部具有浪漫主題的影片。製片人魯。格拉得只答應給他5萬美元。當《大白鯊》5月上旬以4星期10萬美元的酬勞擺到他面前時,他還在與製片人為價格吵個沒完沒了。

  到了這時,《大白鯊》已經基本上被改頭換面了。那個因戴綠帽子面心懷憤恨的布魯迪是一個正直的警長。雖然他一度屈從於政治壓力,但他還是制服了第一條大鯊魚,從而堅定了自己的立場,用事實證明自已是正確的。胡波是長著一雙又小又亮的眼睛對什麼都著迷的人,因過分著迷於大白鯊因而從不為性的問題所固擾。如果說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的話,那主要是從兩個場景上表現出來:布魯迪與胡波兩人一起打撈紅西鯡魚,兩人齊心協力對付鯊魚,並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影片中的奎恩特成了一個粗暴的好人,通過他對“印地安那波力斯號”沉船事件的陳述,證明他對鯊魚的刻骨仇根是有道理的。經斯皮爾伯格同意,肖把米留斯的9頁紙內容壓縮成了仇恨和愧疚交織在一起的令人感動的表白,影片中的3個人通過一起飲酒,一起對一首歇產生共鳴而結成了一個小組,這種編排手法是約翰•福特式影片的一個明顯特徵。最終,布魯迪成了最勇敢的久,他把一枚炸彈扔進鯊魚嘴裏殺死了這條大白鯊。

  作為明星中的一位老手,肖同意接受這次挑戰,並肯定地認為他會從穗裏福斯和謝德爾那裏偷到許多經驗。他說如果這片於能趕在7月8號《瞬間》開招之前完成的話,他就可以接拍此片。由於肖花了4個半月時間才拍完《大白鯊》,所以未能在《瞬間》中扮演角色,但這對觀眾來說是件幸運的事。後來理查• 伯頓得到了《瞬間》中那個不討好的角色。

  肖的時間安排並非紮紐克和布朗惟一的壓力。正當《大白鯊》急於在澳大利亞開機時,那裏正值度假旅遊旺季,但由於受到電影演員罷工的威脅,儘管那裏的水仍舊冰涼刺骨,天氣變化無常,但片子必須要儘快完成。

  埃得加城在焦急地等待著一個電影攝製組的到來。斯皮爾伯格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眺望著大海,在這裏,他為這片子的拍攝準備了上千個提示板,僅最後一幕就要用上400個。在這支隊伍裏,又添了瑞克•菲爾德斯和他的兩位隨從埃爾瑪和劄爾曼,一個是當地的廚師,一個是管家。另外還有卡爾•高特雷伯,他是《大白鯊》第3位也是最後一位作者。